6月14日凌晨3时许,张家港海事局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发现“翔运XXX”轮疑似发生走锚险情后通过甚高频多次呼叫无回应。于是,值班员立即通过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信息服务”功能推送提醒信息并通过“一键拨号”功能直接向该轮拨打电话,最终取得联系,指导该轮及时起锚,调整船位,选择安全水域再次抛锚。
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是张家港海事局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具有使用灵活、智能高效、可扩展性强、便于快速推广和复制等多种优点,是张家港海事局探索人工与智能辅助相结合的VTS监管服务新模式,提升张家港段航行安全、服务效率和监管水平的新成果。
搭建第二通道 解放甚高频资源
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运用由APP端和PC端组成,APP端服务于船舶驾引人员,PC端为海事监管指挥人员使用。“以往VTS在为船舶提供信息服务、交通组织等主要通过甚高频(VHF)来完成,但VHF存在资源有限、音频信号不清晰、部分船舶不守听交管频道等问题。”张家港海事局交管中心四级主办许允聪说。
通过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运用手机通讯,可以构建VTS中心与船舶之间第二通讯渠道,更有效的实现了VTS中心和驾引人员的互联互通。许允聪介绍说,利用该平台,当船舶在APP端填写相应信息后,在通过张家港VTS覆盖水域船位核对线(点)时,系统会自动捕获船舶信息,并在PC端通过语音播发软件自动播报船舶的相关信息,提醒值班人员加强监控,无需再进行甚高频报送,快捷高效。此外,值班员可以在平台上通过设定电子警戒区、船舶异常行为识别等智能化功能,智能发送航行安全提示信息,“点对点”推送至用户APP端;还可以点击PC端船舶图标,快速查询船舶签证信息、船员信息、船舶登记信息、船上人员电话等。
“一对多”服务 提升监管指挥效率
据介绍,该平台的智能提醒、信息推送等功能可以根据船舶所在的位置,不占用VHF资源,运用手机网路,自动推送船舶航行注意事项,主动推送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实时信息,可同时对上百个目标同时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成百倍提升监管服务效率,解放甚高频资源,构建水上“智能导航系统”。
此外,系统可提前对进出港船舶实现前端把控,利用全程数据跟踪,直接掌控船舶位置,实时计算预计到港与靠泊时间。基层海事处运用该平台,联合港航单位、码头企业共同协商码头靠泊作业时刻表,录入智能监控与指挥平台。海事处可以提前调派海巡艇对靠离泊船维护,优化航道资源运用,实现大型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
提供丰富接口 打通监管数据孤岛
目前长江江苏段船岸之间实时动态监控仍然依托传统的VTS系统,无法满足船岸快速高效通讯的需求。而依托现代的4G乃至5G通讯技术可成千倍提升长江江苏段的船岸间通讯效率,对于智能航海保障、智能航运服务管理和智能航运监管都起到重要作用。
船舶交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可便捷的与船舶协查、船舶登记、安检等各类数据库融合与连接,提升整体监控指挥的信息化水平。由于平台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不仅造价低而且后期还可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便于引入更多智能化、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利于实现船舶监控指挥的多样化与智能化。
“例如在实现江海河一体化监管的过程中,可以将手机APP作为载体,在不增加小型内河船舶任何经济负担的情况下,通过移动信号,就可实现海事监管部门对内河小船的全面覆盖与信息掌控,大大提升海事监管的覆盖宽度、信息精度。”许允聪告诉记者。
实现扁平化管理 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据介绍,在海事处运用船舶智能监控与指挥平台,不需要安装庞大的VTS系统,可以直接运用PC端,依托平台的精准协调指挥能力,打破水上执法大队、监管科室条块分割的问题,将执法力量化整为零,实现“信息统筹、资源统筹、调度统筹”,真正实现扁平化管理,形成顺畅高效的工作格局,同时节省执法成本。
目前长江江苏段分设6个指挥中心,由于各中心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因此无法实现整个江苏段航道、锚地、码头资源的统筹管理。而智能监控与指挥平台已经整合江苏段的所有AIS与APP信号,为全江苏航段的区域融合打下了基础。
“该平台可以促进江苏全辖区数据流共享,打造智能监管大平台,实现船舶一次登记,全线贯通,数据共通共享,上下游单位互联互助,构建监管体系新框架,呈现监管方式新业态。”许允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