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7月满洲里关区粮食出口量值大幅增长
满洲里海关 孔维衡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2010年1-7月,满洲里关区出口粮食1.2万吨,同比(下同)增长26.5%;出口值358万美元,增长1.1倍。
一、主要特点
(一)新增精米出口成效显著。2010年1-7月,满洲里关区出口马铃薯0.8万吨,下降6.7%,占同期关区粮食出口总量的66.7%;出口其他精米0.4万吨,去年同期无出口,占关区出口总量的33.3%。
(二)主要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2010年1-7月,满洲里关区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粮食0.9万吨,增长23%,占关区出口总量的75%;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0.3万吨,增长39.4%,占出口总量的25%。
(三)黑龙江省企业出口量稳居首位。2010年1-7月,黑龙江省企业出口粮食0.7万吨,增长44.8%,占出口总量的58.3%;山东省企业出口0.2万吨,增长1倍,占出口总量的16.7%;其余粮食全部由内蒙古和辽宁省企业出口。
(四)基本上全部出口至俄罗斯。2010年1-7月,满洲里关区对蒙古粮食出口量仅为12吨,其余粮食全部出口至俄罗斯。
二、俄罗斯粮食减产、价格上涨为满洲里关区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2010年5月以来,俄罗斯国内发生的40年来最严重旱灾持续席卷中南部地区,造成了多起严重的森林大火以及1000万公顷即占国内20%的耕地面临绝收,目前受灾的州、自治区和共和国已从14个增加到23个,其中有不少地区为俄罗斯的粮食主产区。据此俄罗斯农业部已于今年7月初将粮食产量预测从此前的9000万吨下调至8500万吨,并表示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8月5日,俄总理普京在政府主席团工作会议上表示政府决定暂时禁止小麦、混合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粮食及其产品的出口,禁止出口的措施将从今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实行。据俄罗斯农业部预测,2010年俄罗斯对粮食的需求量将达7100万吨,而出口则为1400万吨。受这次严重旱灾和世界粮价整体上涨的影响,6月中旬,俄罗斯粮商公布的2010年新粮初次采购价为4500卢布/吨,7月初已上升至5000-5100卢布/吨。由于旱情至今仍没有缓解的迹象,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国内的粮价仍会保持居高不下的态势。
三、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特别是大米价格增长显著,国内外差价明显。在我国东北地区,大米的收购价格约为人民币3元/公斤,而国外市场价格约为14元/公斤,4倍多的差价及巨大的市场需求极其容易引发粮食出口风险。由于粮食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大对粮食出口的综合监管已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相关建议:
(一)完善国内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职能,建立、健全粮食应急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大对农业的产前、产中服务,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农民种植稳产、高产的农作物,增加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对粮食生产予以政策上更大力度的倾斜和扶持;
(三)把握国家扶持粮食物流建设的有利时机,尽快发展以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推动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