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断提升国际旅游岛对外窗口形象
海南省海防与口岸办海防(反走私)处调研员 胡绵德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对外开放的前沿。目前,海南省有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港、三亚港、洋浦港、八所港、清澜港等7个海、空港口岸,它既是国家在海南省通往世界的大门,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窗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展示经济发展形势,更体现对外开放形象。因此,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是国际旅游岛的“窗口”工程。
据调查,海南省口岸基础设施存在机场口岸设施规模偏小、海港邮轮设施不均衡、口岸设施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口岸配套设施不完善、口岸工作条件落后、口岸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不健全等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海南省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旅游岛的“窗口”形象。究其原因:一是海南省对外贸易总量不大,运营业主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少。二是海南省因财力有限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的专项预算资金补助不足。三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机制不健全,投资渠道不同,口岸设施资源整合难以形成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本人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在改扩建原有口岸设施同时,扩展口岸发展功能。建议省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主要用于维修和改造原有口岸联检办公、现场生活和业务用房;扩建改造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际机场国际中转厅、通关通道和候机厅;推进海口、三亚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建设;更新升级原有口岸的查验监管设施设备;对原有口岸的监控系统进行整合、扩容和升级;扩建海南电子口岸大通关系统。
二、加强指导督促,充分发挥口岸经营单位的功能效应作用。口岸的开放,能够大大提升码头、机场功能和效益。直接受益者是码头、机场等口岸经营单位,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码头、机场等口岸经营单位必须承担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义务。省口岸办应加大力度,指导、督促和配合业主单位做好原有口岸和新建口岸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做到口岸现场查验设施工程建设要与口岸主体工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并与主体工程同步验收,确保设施建设到位。
三、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机制。目前,海南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投资、建设的申报和审批程序,投资、建设的主体以及资金来源和管理等都还不够明确和规范。因此,必须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二是明确口岸基础设施使用和管理的责任。按照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口岸设施建设要明确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三是明确口岸综合管理部门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如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安排和申报、资金的分配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和监管等实行归口管理,确保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