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3日,日照港仅用 164天完成货物吞吐量10007万吨,同比增长24.4%。
2003年,新一任港口领导班子提出,用四年努力,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
2006年11月25日,全港欢腾,庆祝亿吨大港目标实现。
2009年7月21日,日照港迎战危机用近八个月的时间,坚挺过亿吨。
今年,走过危机,在最可能松懈的时刻,日照港仅用164天、2006突破亿吨时间的一半,迈过亿吨、奔向“双亿”。
这一切缘于“人”。人创造了奇迹,改写了历史。
“高负债下的低成本融资、集团化经营下的资源配置、高成长下的人才战略是决定港口长远发展的三大课题,而‘人’是第一生产力。”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说,“在跨越双亿的关键节点,更需要全港员工有一颗感恩的心,热爱港口、忠诚港口、爱岗敬业,拼搏奋斗。”
2010年伊始,日照港组织开展了“感恩敬业比奉献、强港兴企跨双亿”主题教育活动。对此,港口员工如何理解?
“去年金融危机,我的许多同学都下岗了。日照港不仅没有一个人下岗,还加发了一个月工资。紧接着,青年公寓建成……港口对我们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对港口充满了感恩。”80后的陈军说出了新一代港口人的心声。
“感恩敬业比奉献、强港兴企跨双亿”,究竟做什么、怎么做,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
―――“其他港口不敢接卸的、我能接,而且要接到全国最好”,这是一名普通装卸工的认识。有色金属价格高、接卸复杂、损耗大,许多港口不愿接,也不敢接。但日照港的装卸工人装一火车镍矿,不仅每抓斗称重量,而且宁可沿铁路线来回跑,也决不增加堆放场地,硬是把损耗控制在99.95‰,创造了有色金属接卸的全国品牌。
―――“我是‘店小二’,更是‘客户’”,这是市场开拓人员的认知。从日照驱车六千里进入河西走廊,来到中国最大的镍钴铂企业金川集团。许多人惊讶,日照港市场开拓人员是如何找到这里?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日照港人。对客户而言,日照港人是“店小二”,服务无止境。对港口生产者而言,市场开拓人员就是“客户”,提要求、严标准、看服务。两种身份的转换,转出来的是:2009年以来,日照港开发中西部地区新客户122家,开发铜精矿、锌精矿、脂肪醇等新货种11个。
―――“我的时代是5秒”,这是一线工人的创新实践。5月1日,由港口工人自主研发的信息化汽运疏港系统流程正式上线,一台货车5秒时间完成自动化检斤,结束了人工过磅检斤和手工填写作业票的历史,这在全国港口属首创。
把机车包乘制改为轮乘制,机车昼夜库停时间缩短40分钟;成功发行13亿元中期票据,五年节省利息支出10335万元……164天来,日照港人创造的成绩数也数不清,但清晰地是:“双亿”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