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信――记“爱心民警”任培忠
广州边检总站新闻中心 邓书山 谌煌
“……任叔叔您的来信,在我们班上激起很大的助人为乐的影响,老师说校长要在全校介绍这封信……”,信是从广东省丰顺县大龙华镇径门小学寄到广州来的。看到这封来自大山深处的信,黄埔边检站十三队民警任培忠的眼眶湿润了……
偏远的乡间小学的一名学生,怎么和广州边检民警联系起来?为什么这封信让一个中年边检民警有想哭的感觉?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事情起始于2009年的5月份,当时黄埔边检站慰问组来到丰顺县的一个小学进行慰问。在这个以留守儿童居多的学校,上课条件十分差,那里的课桌大都凹凸不平,很多学生光着脚上课,除了上学这里的孩子还要承受许多家务劳动。在他们当中,一个名叫“谢利姜”的小女孩情况更悲惨,虽已就读小学五年级,但她至今也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更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因为她曾是被收养的弃儿。尽管养父养母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但却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三年前,养父养母离婚,她只能与满头白发的养奶奶相依为命。之后,她的学习成绩迅速滑入低谷。
小女孩的遭遇打动了任培忠,他觉得应该为他做点什么。随即他塞给谢利姜300元钱。回到广州后,任培忠仍然牵挂这个远方的孩子。为赞助她上学,任培忠把去年荣立三等功的2000元奖金分学期汇入谢利姜小同学的帐号;为激励她进步,任培忠经常给她写信辅导她,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把小利姜作为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看待。几个月来,谢利姜小同学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这次来信还说要考进前三名,这让这个远方的“民警叔叔”十分欣慰。
课堂上,语文老师也给大家念了任培忠写给谢利姜的信,听完任培忠叔叔的遭遇后,全班同学都趴在桌上哭了。信也感动了校长,校长打算在全校念这封信,激励孩子们要坚强面对生活困难。“任叔叔您年幼丧父,中年丧子,母亲残疾。比起您来,我幸运多了。……我会努力克服苦难,像你一样,做一个坚强有爱心的人”。看到这些,任培忠更欣慰:自己的一个故事,给学生们做了一次良好的心理教育。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欣慰的同时,他也有自己内心的痛楚。2009年6月28日早上,发低烧的儿子并没有引起任培忠的高度重视,他象往常一样把退烧药和早餐放在儿子的床前,简单地向儿子叮嘱了几句就匆忙上班去了。那天中午,任培忠将赶写完的新闻稿件交给报社记者后,才猛然想起无人照看的儿子还没有吃午饭(妻子外出学习),待他急忙赶回家里后,其儿子早已因高烧严重而抽搐,后虽经多方面抢救,但终因延误最佳抢救时间而没有挽救爱子的生命。
痛失爱子的任培忠曾经自责万分,悲痛欲绝。任培忠的家并不富裕,儿子住院时曾花去他多年的积蓄,但当看到老人受苦、医不起病,山区娃娃读不起书,他的内心又坚强起来。一幕幕场景告诉自己,他必须去帮助那些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凭着一颗浓浓的仁爱之心,他陆续资助了许多人。在广州有一位常被媒体宣传的“周妈妈”,她长期省吃俭用地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任培忠,当得知她因病住院的情况后,任培忠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去看望和照顾她,两人由此结下了母子般的情感,在最后一次离开时,任培忠同志偷偷地将1000元塞进了“周妈妈”的包里;去年9月初,任培忠从报刊上得知徐州市一名小学生病重急需资金援助的消息后,非常着急,及时为其邮寄1000元;去年中秋节前,任培忠又得知河南省睢县一名困难民警急需资金为其儿子医病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寄去了800元;当得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有一位姓高的女士因遭遇车祸而身负重伤的情况后,任培忠又将600元塞进小高家人的手里……虽然每次钱款不多,但却传达了一位边检民警无私奉献的爱心。
在同事赵晗郁眼中,任培忠是个爱笑的“好人”。每当别人有什么需要帮助,他都会尽力去做,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反而自己的事情经常不经意遗忘。
应任培忠的邀请,径门小学的校长准备在今年暑假带谢利姜小同学来到广州“开眼界”,任培忠说:“虽隔万水千山,但他们的心很近;虽命运各异,但爱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