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服务 硬措施 促出口
宁夏检验检疫局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注入活力
宁夏农业发展环境得天独厚,丰富的耕地和光热资源,兼得黄河灌溉之利,加之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造就了农产品的特色优势。为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宁夏检验检疫局“软硬”兼施,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自2006年以来,宁夏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1亿美元以上,成为宁夏外贸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部门联动凝聚合力
在促进农产品出口工作中,宁夏检验检疫局始终注重发挥部门联动的优势,共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早在2006年,在宁夏检验检疫局的建议下,自治区政府组织成立了宁夏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工作领导小组,近10个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在该局的牵头下,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宁夏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多个促进特色农产品出口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这一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群策群力破解发展难题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同时,检地合作的格局也逐步建立起来。宁夏检验检疫局先后与宁夏五市中的吴忠、中卫、石嘴山市政府建立起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作用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发挥。
为进一步提高宁夏农产品的放行速度,宁夏检验检疫局与天津、内蒙古、深圳等口岸局签署了合作协议,确保出口食品、农产品在口岸及时通关放行,搭建起宁夏出口农产品的“绿色通道”。
标准化建设增强后劲
针对宁夏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标准化生产加工落后等问题,宁夏检验检疫局将大力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在该局的支持下,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加大了政策创新力度,积极扶持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目前,宁夏地区已经形成了几大特色出口农产品种植加工区,如中宁的枸杞种植区、惠农的脱水菜加工区、吴忠的供港蔬菜加工区等。
在中国枸杞之乡 宁夏中宁县,政府各部门全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已建有枸杞、苹果、鲜食蔬菜等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近5万亩。为扩大标准化种植范围,在种植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技术人员包片、包村,跟踪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收获,切实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加工效率。2009年,宁夏枸杞产品出口逆市上扬,全年出口货值2023万美元,同比增长53%。
截至2009年底,宁夏地区经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的农产品基地共计53家,备案总面积达到15万亩。扎实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了宁夏出口农产品的良好品质。
个性化扶持促进出口
在按规定减免检验检疫费用的同时,宁夏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为促进农产品出口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加强企业自检自测能力,该局定期免费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编写检测实验室建设指南等材料,为企业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提供指导。充分发挥综合技术中心实验室检测技术优势,向出口企业开放,提供检测等多项技术服务。出口企业无产品自检能力的,可优先使用检验检疫实验室,满足其自我把关需要。及时发布国外最新技术法规、检测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信息,增强了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有效性。
2009年,宁夏不少农产品企业首次加入出口行列。对于这些“新手”,检验检疫人员始终给予细致入微的照顾。当年8月,中粮屯河惠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3000余吨番茄酱走出国门,这是宁夏番茄酱继2000年后再次出口。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宁夏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即从规划设计入手,提前介入指导,确保建成后符合出口生产要求。为保证产品及时检验发运,宁夏检验检疫局专门派遣工作人员驻厂,做到了随时在场、及时检验。在该局的个性化帮扶下,杏干、冷鲜牛肉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大米也时隔多年再次出口,成为了金融危机下的出口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