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子岛油库进口原油发现大量明水并严重短量
舟山检验检疫局鉴定处 梁维东
2009年10月29日,一艘船名为“BW SORO”(中文名:娑罗)的巴拿马籍油轮停靠舟山册子码头,该船装载约27万吨源产于伊拉克的“BASRAH”(巴士拉)原油,拿到该船报检单后,就引起了鉴定人员的高度重视。经了解,巴士拉原油属于老油田,随着开采日期渐长,原油含水率增加,品质下降,虽然原油在装运前一般要经过脱水处理,但如果岸罐脱水不充分,容易以水充油,注入船舱。根据以往经验,该油品在到港后经常会检出大量明水,从而引起货物的短量。
29日下午16点48分,鉴定人员登上该轮实施检验,通过审核装货港资料并询问船上大副得知,该船在装货港已发现大量明水,凭多年经验,鉴定人员预计在航行途中沉降,到港明水数量可能比装货港还会增加,因此在进行明水检测时,鉴定人员采用UTI测量与试水膏相结合的方法,几乎每个舱都有大量明水测出,总量高达532.1立方(约3347美桶),比装货港多了2215美桶。
该轮货物在舟山港只是减载一部分,而卸货时由于明水在船舱底部,卸货舱的明水会全部卸入舟山港,损失将由这一港收货人来承担,因此检出大量明水后,鉴定人员及时通知代理与货主联系,及时调整卸货计划,使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通知岸罐对码头岸罐进行全程一体化48小时的持续监管,对原油进罐分别进行静置2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脱水后共四个阶段的高频率测试,最终根据一系列计量程序确定进罐明水量约为2123美桶,船测量与岸罐量比较接近。
经登轮采样并经实验室分析,“BASRAH”(巴士拉)原油船测量为98514.419公吨,比提单量少690.581公吨,短少0.7%,进罐后实际收到98402.665公吨,比提单少802.335公吨,短少0.81%,已经超过了0.5%,为严重短量。
经分析,短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到港后测出大量明水,比装货港多了2215美桶,第二,经实验室分析,该船油品15℃密度为0.8738,比提单密度0.8788小了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