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上半年浙江省船舶出口保持增长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值得关注
浙江省口岸协会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累计出口船舶(不含娱乐或运动用快艇、划艇及轻舟)164艘,价值1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8.8%16.9%,增幅分别回落0.296.5个百分点。

上半年,浙江省船舶出口主要特点:

一、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趋缓,一般贸易出口下降明显。上半年,浙江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15.5亿美元,增长35.6%,增幅同比回落63.5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省船舶出口总值的86.1%;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1亿美元,下降36.2%,而去年同期增幅达1.4倍,占比12.2%

二、主要出口类别企业出口保持增长,但增幅下滑显著。上半年,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浙江省船舶出口的主力军,分别出口船舶8.2亿美元和7.8亿美元,增长78.1%72.3%,增幅同比分别回落45.365.6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占同期全省船舶出口总值的88.9%。同期,国有企业出口1.6亿美元,下降71.2%,而去年同期则增长1.4倍;集体企业出口0.4亿美元,下降40.8%,降幅同比扩大5.3个百分点。

三、对欧盟出口由增转降,对东盟、韩国出口增速下滑,对香港出口增速微涨。上半年,浙江省对欧盟出口船舶4.7亿美元,下降34.5%,去年同期则增长1.3倍;对东盟出口3.2亿美元,增长1.2倍,增幅同比下滑157.8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2.5亿美元,增长70.8%,增幅同比微增0.9个百分点;对韩国出口2.1亿美元,增长33.2%,增幅同比下滑46.5个百分点。上述4大市场合计占同期全省船舶出口总值的69.4%

四、主要出口散货船、未制成船和成品油船。上半年,浙江省出口机动散货船6.4亿美元,增长71.7%;未制成或不完整船舶2.5亿美元,增长52.9%;成品油船1.9亿美元,增长15.4%。上述3大品种占同期全省船舶出口总值的60%。同期,浙江省出口灯船等不以航行为主的船舶1.6亿美元,增长1.7倍,占8.9%;机动集装箱船1.5亿美元,下降67.4%,占8.3%

船舶制造属于长周期产业,外部环境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虽然,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船舶出口额保持增长,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在未来走势还不明朗的前提下,我船舶生产和出口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一、订单增加缺乏持续性以及撤单弃船现象蔓延对现阶段造船企业形成较大的压力。上半年,全球船舶新接订单33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7%,其中6月份全球船舶新接订单18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0%。虽然6月份新接订单超过前5个月的总和,但是由于目前航运市场仍有大量船舶空闲,波罗的海指数上涨乏力,船东尚无大规模订船的意愿,因此订单上涨缺乏持续性,下降压力依然存在。同时,由于航运企业盈利困难,部分船东不仅提出折让价格、提高制造标准或延期交付等条件,甚至选择撤单弃船向下游制造企业转嫁风险。自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底,全国撤销船舶订单累计达152艘、439万载重吨,约占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2.3%

二、商品船成为部分地方船舶工业一大隐忧。在近几年船市火爆时期,江浙地区造船企业出现了无订单造船现象。一些企业在尚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采用民间集资等方式,租用船台建造“商品船”,在建造过程中或建成后寻找船东。这一方式在船市火爆时期为民间资本带来了较高收益,但由于目前船市下调,需求下降、船价下跌,商品船出售困难等因素,据估算,这些地区已有近10亿元民间资金沉淀在商品船上,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船舶配套能力较低,成为制约我船舶工业全面发展的瓶颈。由于我船舶配套业的基础薄弱,虽然近几年发展进步较快,但仍然不能适应我造船业快速发展和船舶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主要配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不足和船用设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本土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不足50%,船用甲板机械和船用曲轴等柴油机关键零部件缺口约50%。造船与配套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成为我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融资缺口大,增加了我造船企业面临的风险。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船舶行业大幅萎缩,因此银行大量削减船贷规模。未来四年内,全球船舶制造业的融资缺口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仅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融资缺口预计就达600亿美元。这一缺口意味着,只有船东筹集到这些资金数额,订单才能转化为现船,否则即存在着延期、取消订单或弃船的风险。

为了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64,国家公布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细则的出台极大地提振了我国船舶行业发展的信心。但是造船业属于长周期产业,规划及细则出台的具体效果如何在短期内还很难体现出来,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显现。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