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海关建关30周年之际,7月15日,义乌海关正式开关并对外办理业务,这是杭州关区内首个设立在县级市的隶属海关。新成立的义乌海关将推出多重便利通关措施,小商品出口有望再次提速。
作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每天有30多万中外客商前来采购小商品,常驻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万余名外商,82个国家的2124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各类小商品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65%以上,被联合国、世界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
义乌海关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10月的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多年来,该办事处一直致力于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小商品出口数量大、品种杂、外贸方式多、监管难度大的特点,先后推出了“旅游购物模式”、“简化归类”、预约通关、“多点报关,多点放行”等诸多便利通关措施,自主开发的“通关物流控制系统”和“集装箱信息服务系统”,避免了集装箱“跑空车”,在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大幅缩短了通关验放时间,有力地促进了小商品快速、便捷地走向全球。2004年9月27日,海关义乌办事处监管的小商品出口集装箱单日出口超过1000只标箱,创下了内陆海关单个工作日出口集装箱量破千的先河。6年来,海关接受的义乌小商品出口报关单从2003年的2.1万份增长到2008年的27.7万份,出口集装箱从2003年的5.1万标箱增长到2008年的52.1万标箱。即便在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小商品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今年6月份,海关接受义乌小商品出口报关单2.7万票,监管集装箱4.9万标箱,两项指标不仅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和6.5%,也比5月份增长17.4%和14%。
在便利小商品出口的同时,海关义乌办事处通过加强风险分析、举办政策法规巡讲、设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线电话、推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孵化计划”、一对一上门服务等诸多措施,构筑起一道严密的小商品知识产权边境保护防线。2008年以来海关共从小商品出口渠道查处知识产权案件400余起,查扣侵权货物1300余万件,保护了包括“虎头”、“三环”、“飞利浦”、“卡西欧”、“路易威登”、“耐克”等在内的超过200个中外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和日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IPG)连续两年授予其“知识产权保护贡献部门奖”。义乌海关开关后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科,为小商品出口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据悉,在隶属海关单独设立科室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在全国海关尚属首次。
义乌海关开关后,将启动全新的小商品查验派单工作平台和现场业务单证排号系统,进一步便利义乌小商品出口实现属地申报,推动小商品高效、便捷地通过海运、空运、铁海联运和铁路国际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出口。同时,积极支持义乌航空口岸开放,支持义乌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发展,推动设立综合保税区,促进义乌国际化进程。而对于千千万万个小商品经营户来说,义乌海关的成立不仅将方便小商品报关,还能在“家门口”办理减免税、企业备案等原先必须“跑金华”才能办理的海关业务。
除了便利通关之外,作为杭州海关政务公开的示范单位,义乌海关自开关之日起,还将推出一系列政务公开新举措。包括在报关大厅和查验大厅设立大屏幕发布海关通关各环节信息,推出“网上服务大厅”便利企业利用互联网查询货物通关进程等,在提高小商品查验、通关效率的同时,实现通关全过程的公开、透明。
“今后,义乌海关将围绕着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发展战略,不断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海关工作效率,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环境,让小商品出口之路走得快、走得好。”义乌海关关长张军表示,“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渠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