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建设大物流 促进大开放
浙江省口岸协会       

大物流建设是浙江交通三大战略之一。目前,浙江省交通大物流建设工作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落实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关于全省各行各业把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推进转型升级重要举措的要求,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格局。

统计显示,2008年,浙江省物流业总额达到5.4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5.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4%,占服务业比重为23.3%,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47.5%。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服务业、制造业4个和5个百分点。大物流建设在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运输业转型的同时,加快了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8年,物流业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已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

浙江省大物流建设的三个重点即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和信息化,均走在全国的前列。据统计,浙江省现有物流园区45个、A级物流企业53家,分别占全国的9.5%和14.3%,均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已完成一期开发,且已投入试用,该系统已得到交通运输部的肯定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推广,首先将与黑龙江等九省市合作共建该系统。

大物流建设积极贯彻实施浙江省委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抓住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以浙江传化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企业纷纷在省外建立物流基地或分公司,不断拓展网络,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部署。浙江物流企业在外省投资累计超过43亿元,建立了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物流业务网点。

浙江大物流建设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如下:

发挥大物流建设的辐射作用

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利用浙江省大物流建设的发展优势和取得的成果,以合作促开放,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开展省际合作。通过签署《浙江省运管局、黑龙江省运管局关于共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和《浙江、上海、福建、安徽、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共同建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协议》,共享成果,共同推动物流业发展。

搭建研讨会等交流平台。通过此类平台,促进省际间物流业的开放与合作。浙江省与长三角地区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联合召开物流研讨会,共同探讨促进物流业发展。

开展部省共建。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浙江省政府《关于交通行业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发挥部门和政府的优势,推进开放。

通过资源共享及多边合作,发挥了辐射作用,深化了开放格局。

首先,传播了浙江发展物流业的理念。浙江省大物流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念、思路及工作方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建设大物流,增强浙江市场经济活力的发展战略,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提出的坚定、坚决、坚持抓好物流业的方针,以及省交通运输厅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已经被证明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物流业发展规律,通过广泛传播可促进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次,推广了浙江物流业发展模式。浙江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如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公路港模式,杭州长运物流从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成功经验,温州鹿富物流向全国的扩张之路等,都值得进一步推广、实践。

再次,促进了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浙江省已经制定了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但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仅靠个别省份费时费力。依靠交通运输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浙江省联合其他省、区、市,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开展物流信息化项目攻关和推广,如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物流管理软件开发、标准(代码)的基础建设和维护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深化区域合作

促进长三角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

物流的基础是运输,运输的基础是道路运输。浙江省牵头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大通关、大物流思想为指导,以甩挂运输为基础,融通四港(海港、空港、无水港、江河港)、衔接其他四种运输方式(水路、铁路、航空、管道),以无缝衔接、货畅其流、服务长三角为要求,建立以物流供应网为主干、区域加工配送网为分支、物流信息网为纽带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推进长三角地区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打造全球化的物流供应网。以全球资源市场和全球产品市场为基础,衔接五种运输方式,融合四类港口,统一标准,加强管理,建立集装箱快运体系,最终在长三角地区组建快速、高效、集约、全球化的物流供应网。到2012年,甩挂运输比例达到30%以上。

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加工配送网。提高货物的疏散能力和速度,加快物流供应网的运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路网或其他基础资源,通过培育市场环境,建立面向长三角核心城市,以两小时加工配送圈为核心,以快递和快运为补充,以快捷、高效、集约为服务要求,构建服务生产和生活的加工配送体系。到2012年,中心城市配送率达到100%,县级城市配送率达到50%以上。

构建物流信息网。利用物流信息网络的链接和整合作用,提高实体网络的运行效率。通过推广标准化的软、硬件技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一张集信息采集、撮合交易、联网监控为一体的物流信息网络。到2012年,建立6个信息标准,信息网络覆盖1万家以上企业,每天数据交换量达到10万条。

为深化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进一步开放,浙江大物流建设在制定纲要的同时,还编印了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刊物,筹建长三角道路运输协会,进一步深化开放格局。

促进产业联合

提升物流企业扩张开放的实力

大物流建设立足于浙江制造业大省、市场大省的实际,加强与制造业、商贸业等的联动发展,提升开放扩张的实力。

促进内部联合,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发展自营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两大困难:人才和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对自营物流的发展可以在以下方面提供支持:

在人才方面给予支持。大物流建设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上门服务,提出物流优化方案,重点为企业经营模式、作业流程、配送中心运作等提供咨询服务。

在信息化方面给予支持。利用在建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免费帮助物流企业建立运输TMS,实现制造业ERP和物流TMS的联网,进一步梳理物流的流程。目前浙江省已经有100多家物流企业在试用。

在企业战略转型方面给予支持。参照国内外成功的自营物流模式,利用现有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通过生产企业整合原有物流经营者,成立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为企业本身的制造业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整合市场,培育物流龙头,提高区域物流整体水平。
  在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物流装备及物流组织模式推广等给予相关支持。
  浙江省交通部门当前共扶持了55个物流基地项目和37个物流龙头企业项目,促进企业升级。近几年共投入640万元资金支持物流企业购买重型、厢式等专业化车辆,促进运力结构优化。
  促进外部联合,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引导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结成战略联盟,形成相互信任、优势互补的稳定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浙江省重点扶持12个交通重点物流基地和20个列入省厅资金补助的市重点物流基地,扶持12家交通物流龙头企业和19个列入省厅资金补助的市交通物流龙头企业。2009年全省重点扶持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将分别完成39亿元和4.2亿元投资。
  推动物流企业向内地开放
  延伸扩张的触角
  抓住我国中西部地区迎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浙江省大物流建设通过加强服务,提升物流企业实力,促进开放扩张。
  加强政策服务。开放市场,消除区域壁垒,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开展连锁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对外扩张。520,浙江传化物流的第一个省外基地在四川成都正式开业。同时,投资达10亿元的传化物流苏州基地、总投资4.5亿元的宁波(镇海)物流商务信息港等,正处于建设之中,预计在几年之内,其省内外连锁基地将达到10个左右。
  优化审批服务。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与其网络覆盖面积成正比,随着浙江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也不断将其网络向省外延伸。通过协调省内外管理部门,对浙江省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许可、资质认定、车辆年审等给予帮助。
  增强资金服务。对浙江省物流基地资源整合,大型物流企业开展联合、收购兼并、拓展网络等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做强做大,2009年将直接投入了9000万元引导资金,拉动社会投资超过33亿元,为此可提供就业岗位6.6万个,占社会就业岗位的4.2%。
  完善信息服务。利用政府的资源优势,加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通用版物流管理软件的开发建设,为企业拓展服务网络、促进企业联合提供条件。在传化物流基地开展了全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在长运物流有限公司开发了小件快运管理通用软件,并向省内外物流企业推广。浙江省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通用网站已在全省412家物流企业注册试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中心、综合运用中心已上线运行,物流通用管理软件已推广到了500多家物流企业。
  提供咨询服务。专门成立专家组,对省、市交通大物流建设重点扶持的物流基地、龙头企业、示范性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等发展规划、方案等给予咨询,并提供咨询报告,帮助物流企业发展。520大物流建设专门派出专家远赴重庆,对浙商投资、规模达到1900亩的龙昌物流基地项目进行咨询把脉,为浙江物流企业扩张开放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