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创机遇力拓港口大腹地
山东日照港第三港务公司政工部 李希瑾
5月份,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39.7万吨,同比增长26.9%。其中金属矿石完成1003.1万吨,同比增长34.2%;煤炭完成198.3万吨,同比增长9.6%;集装箱完成7.6万TEU,同比增长31.1%。截至6月中旬,年度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149.9万吨,同比增长12.7%,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这是一组强有说服力的数据,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的日照港,挺进中原,连线西部,服务鲁南,抢抓机遇,以大营销拓展大腹地,以大腹地促进大发展,一系列“集疏运”体系之举正在逐步显效。
一
货源对于港口吞吐量的支持力度不言而喻。对日照港人来说,只有广阔的腹地,没有萎缩的市场。2009年5月11日,山西省河津。千里迢迢而来的日照港人,在煤炭工业重地众多企业的家门口成功举办了座谈会。“不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全力服务于腹地客户,推动腹地经济发展。”日照港集团总经理蔡中堂郑地有声的表态,让与会深入了解日照港的近百名客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们对日照港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口岸环境、一流的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就这样,一个以煤炭工业产品为主要货源的客户群已初见端倪。
就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日照港没有坐门等商,而是率先出击拓市场。陆续在广西南宁等地召开了由144家钢铁、贸易、船务客户参加的矿石客户座谈会。“愿与广大客户携手并肩,在联合中抵御风险,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日照港集团董事长杜传志颇具温情的承诺温暖如春。
港口好优势还需勤吆喝。近两年来,日照港服务腹地经济推介会,在新疆、陕西、河南、山西、广西等内陆省份,留下了一段段可圈可点的佳话,形式多样的推介方式,把日照港的服务直接延伸到广阔的中西部地区,陆地平空建起了一个个“旱码头”,把一条条助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大通道与日照港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挺进中原,西部掘金。近年来,日照港腹地涉及山东以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广阔的中西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5,尤其在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焦炭、钢材、水泥、氧化铝、粮食、原油等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腹地、集疏运以及技术、服务等综合优势,特别是与青岛港开展集装箱运输合作经营以来,两港集装箱运输实现直通,实现了与青岛港全球航线航班资源的共享,使日照港集装箱运输优势和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已成为连接中原、西北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以及国际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港口泊位、设备及堆存条件的改善,日照港在有色金属等货种的接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逐步建立起有色金属矿中转基地,并与多家客户建立了互信共赢的稳定关系。西港区铁路的开通,西部腹地成为货源开发新的主攻方向。货源市场,正在向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腹地延伸。与西部几家大型企业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紧紧抓住了西部货源开发面临的大好机遇。
5月初,市场营销人员把货源开发的触角延伸到了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镍都”---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一场旨在全方位展示港口,服务腹地的推介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努力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的利好举措也在与铁路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中获得支持。
5月份,日照港与中铁集团旗下的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签署了《铁港合作备忘录》,建立协调机制,发挥双方优势,联合组织进出口货源,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双方商定由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协调铁道部尽快批复日照港开办国际联运业务,争取运输价格政策支持。
在货源开发上,日照港凭借港口规模和每小时8016吨的铁矿石接卸效率南下北上,深入开发挖掘大中型国有钢企的生产潜在需求,同时兼顾开发偏僻边远新兴市场的零散货源,与小型私营民企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帮助中小钢厂联系中间商,解决生产原料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因腹地大企业纷纷减产限产而给港口生产带来的货源开发压力,在赢得客户赞誉的同时,也为港口争得了货源,一举数得。
服务鲁南。革命老区临沂没有港口,但在临沂人的心目中,日照港就是“近在咫尺”自己家门口的港口。2008年3月28日,日照港集团――山东临沂立晨物流国际集装箱合作箱站在革命老区临沂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山东“十一五”规划中“一群一圈一带”之“一带”――鲁南经济带区域内正式运行的首个内陆“无水港”,鲁南经济带城市间经济融合即做出的实质性重大动作。
日照港集团、临沂立晨物流国际集装箱合作箱站的建立,意味着临沂由港口腹地间接成为港口城市,“无水港”的启动,对已是大陆沿海第八个亿吨综合枢纽大港――日照港及其集装箱业务的快速成长,将是一个很大拉动。据悉,临沂“无水港”建成后,将作为日照港的外部集装箱场站,计划年周转集装箱规模达到12万标箱。
有“天下物流”誉称的临沂市,目前有各类市场1004处,去年成交额845亿元,是全国闻名的商贸物流中心,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根据《临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临沂将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建成东西两大综合物流园区和一批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到2010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
如今,临沂众多的建材、粮油等适箱货源,也是鲁南主要集装箱货源生成地,约占日照口岸进出总量的60%。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势下,同处于山东南翼的日照、临沂两市,把推动市场主体――企业间的重大合作放在了“无水港”的建设上,此举意味着在拓展临沂腹地货源上,日照港已领先一步,拔了头筹。
目前,日照正面向中日韩泛黄海经济圈,进一步整合临港工业区和临港物流设施等资源,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港口和鲁南临海产业区为依托,主动服务鲁南经济带及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发展,争取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二
危机面前,信心胜黄金,协作稳军心。2月25日,在山东省沿海港航工作会议上,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三个港口高态势构建“战略联盟”,联手参与周边境外港口的竞争与合作,抱团取暖,共度金融寒冬。
目前,1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实现原油运输零的突破。与中石化合作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日照―仪征”输油管线项目获得批复,直通中石化长江输油管道,将港口腹地拓展到长江中上游地区。鲁晋两省签订合作协议,将山西中南部煤炭运输出海口大通道定为日照港。与此同时,正在规划建设的鲁南液化石油管线向西贯穿鲁南经济带,使日照港成为“一体两翼”战略中的关键节点。可谓是好戏连台,催人振奋。
在当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企业大多本能地紧缩银根的大背景下,2008年12月26日,日照港悄然出手,参股投资1.6亿元建设枣临(枣庄至临沂)和东平(东都至平邑)铁路,日照港此举显得棋高一着。
今年前5个月,日照港集团上下战危机、全员夺高产,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7408.8万吨,同比增长12.7%。其中,进口铁矿石运输持续逆势上扬,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如今,日照港口腹地的相关工业产业发展迅猛。临港工业乘势而起,一批投资规模过亿元的大项目相继在日照港周边落地生根,并迅速形成了产业聚集。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以港口为端点、以内陆物流中心为集散点的综合流通网络正逐步形成,港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聚效应彰显。冶金、浆纸、食品、机械和能源等临港产业的38户重点企业,临港工业已经牢牢占据了日照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临港经济占日照市GDP的83%还多。
日照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势,连接港口的兖石铁路,向西经新乡、侯马、西安直达新疆的阿拉山口,形成平行陇海,与京沪、京九、京广、焦枝、同蒲铁路相交的铁路网络;疏港高速公路与日东、连霍高速公路相连,与同三、京沪、京福高速公路相交,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国内一流的专业化接卸设备赢得了金属矿进口企业的青睐,成为矿石进口的首选口岸。
日照港发展有色金属矿物流中转信息优势突出,日照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全方位提供货物状态、货物交接单证、办理和管理提单、通关、联运仓储情况、船期预告、堆场使用情况、货运市场行情信息,从信息独享变为信息共享,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让客户吃了定心丸。
2008年12月26日,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设立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设立不仅能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加工贸易型企业发展对保税物流业务的迫切需求,还将进一步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健全港口现代物流体系,提升港口的综合竞争实力,充分发挥日照港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鲁南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沿桥以及广大腹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挺进中原,连线西部,服务鲁南,抢抓机遇,以大营销拓展大腹地,以大腹地促进了大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2年刚过3000万吨到去年1.51亿吨,年均增长30.5%。港口通过能力增长了4倍,港口总资产增长了6 倍,吞吐量翻了两番。去年,矿石进口量、镍矿、粮食、木片、水泥吞吐量均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位,日照港的发展也为日照市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如今,成长中的年轻亿吨大港日照港,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鲁南临海产业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亚太森博三期、马来西亚棕榈油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将开工建设,已纳入了国家钢铁业振兴规划日照精品钢铁基地项目。随着港口在国家和区域生产力格局中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港口服务腹地经济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在日照港得到了很好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