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兴港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以生态决胜未来的理念,积极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大力开展生态建设,进一步打响了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的品牌,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坚持项目准入制度,把环保作为第一道准入“门槛”,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把住招商选资的“源头”关,决不以发展经济来牺牲生态环境。积极引进一些产业关联度高、生态环境好、投资规模大的优势企业,对不符合产业要求和循环经济的低层次项目坚决拒绝入区。近几年,港区已婉拒项目总投资达数亿美元,从而确保了项目质量。
二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强化科学规划,编制《嘉兴港区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浙江省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化工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和《嘉兴港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强化工业生态链接,在企业间形成了物质流和能量流,园区循环经济已初具规模,基本建立了以工程塑料、有机硅、环氧乙烷等为主的3条循环产业链,使产品的附加值增高、能耗大幅下降,排放的“三废”减少甚至“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的双赢。目前港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化示范园区。
三是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嘉兴港区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于2002年成立了港区环保局,2003年组建了环境监察大队,2006年建立了港区环境监测站,2008年单独设立环保局。为了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环保督查活动,出台了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成立了环境保护监督员队伍,建立起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三元环境管理格局。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编制了《嘉兴港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港区与海盐县探索建立了跨县(市、区)行政区域边界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实现互相监督、共同发展。
四是推进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嘉兴港区历来把环境污染整治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园区河道整治工作自去年9月份开展以来,目前完成了白洋河、西山河的整治,7个河道应急闸门已完成6个。同时,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定置管理,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已有8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清洁生产企业超过50%,绿色企业达到10家。
五是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投入数十亿元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气和污水处理,建成了连接码头和化工园区企业间的工业管廊。总投资660万元的空气自动监测站预计今年9月前可投入使用,总投资4600万元的港区应急中心和环境监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可大大提高抗风险的预警、应急能力。位于园区内的嘉兴固废处理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将使园区危险废物的集中安全处置得到有力保障。同时,对园区实施生态化改造,构筑了多层次的生态绿化系统,建成绿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