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该局党组高度重视,将“两会”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从早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的“三应对”原则;紧急成立宁波局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卫生检疫后备、口岸医疗卫生、口岸卫生处理应急三支小分队;局党组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对“两会”期间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还纷纷奔赴口岸一线,靠前指挥,检查指导,确保防控工作从严、从实、从细。
二是工作机制到位。与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和制定了《宁波空港、海港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第十一届浙洽会暨第八届消博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为宁波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该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调协调配合,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工作流程,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政府部门牵头,检验检疫主导,口岸相关单位配合”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理念,充分体现甲型H1N1流感防控“地方负总责,各相关部门齐配合”的工作原则,真正实现疫情处置“无缝隙对接”。
三是工作措施到位。根据总局、省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严把入境检疫六道关:严把疫情管理关。专门开设“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栏”,专人负责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等,为一线检疫人员提供疫情信息保障;严把体温检测关。实施登机测温及旅检通道远近点测温的三次体温检测,确保无发热病人“漏网”,做到万无一失;严把健康申报关。对入境旅客提交的《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中的所有信息进行仔细核查,确保准确无误;严把医学巡查关。在登机检疫和旅检通道开展双重医学巡查,以便及早发现那些精神萎靡、面色潮红、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可疑病人,并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严把疫情处置关。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可疑病人,立即按照有关工作预案和工作方案进行处置,做到“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防止疫情输入和传播; 严把卫生处理关。对需要实施隔离、留验或就地诊验的人员和消毒处理的交通工具、口岸工作场所等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四是人员培训到位。举办防控和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后备梯队培训班等相关防控知识培训20余次,涉及200余人次,大大地提高了一线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是检测设备到位。在原有检测设备的基础上,这次专门为“两会”配备了两台单价8万余元的手持式红外热像仪用于登机体温检测,不仅提高通检速度和测温准确性,而且还大大方便入境旅客。
六是个人防护到位。专门成立物资保障组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有效。另外,一线检疫人员根据总局有关要求,因人(因岗)而宜地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科学防范,避免“非战斗性减员”。
七是信息报送到位。派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将“两会”期间通过宁波空港口岸入境的人员有关信息及时报送质检总局和当地卫生部门,以便对其实施追踪随访。
八是健康宣教到位。除了在空港一线设立甲型H1N1流感宣传板块,现场向入境人员发放总局和我局编印的中英文甲型H1N1流感宣传资料外,还充分利用网站,及时公布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相关防治知识以及最新疫情动态等,消除了广大市民的恐慌心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在局内网设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栏”,方便全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检疫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最新疫情、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宁波局上下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一网一刊”的宣传,为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