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包裹不住的罪恶――满洲里海关查获夹藏走私野生动物皮张840张
满洲里海关 袁欣       

1月15日,满洲里海关在国际公路口岸查获一起走私野生动物皮张案,一举查获国际保护动物灰鼠皮840张。

当日19时,一名中籍旅客引起了海关关员的注意。该旅客办理入境手续后,选择无申报通道通关,将随身仅背的小挎包放在X光机上接受检查,图像显示无异常。该旅客很了解通关程序,关员判断其经常进出境。但该旅客走过海关关员身边时神态紧张,且体态臃肿异常,海关关员准确的扑捉到这个微妙的细节,将其带入海关检查室。在海关关员的一再盘问下,交代其身上缠有鼠类皮张,他同行的一共7人身上都夹藏有皮张。经仔细检查,海关关员共查获7人用透明塑料袋包裹藏匿在腰部、腿部的灰鼠皮840张。

灰鼠,又称粟鼠,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定第一类保护动物。俄罗斯灰鼠产于西伯利亚等地,毛绒细密,灵活、色泽光润,适宜制作名贵的女式裘皮服装。而一件花粟鼠的皮衣,要剥夺200多只花粟鼠的生命。

近年来,满洲里海关查获多起走私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件,2008年全年查获此类案件75起,共查获各类野生动物皮张1600余张,动物制品1025公斤,查获的主要物品包括熊掌、羚羊角、雪兔皮、马鹿角、麝香、灰鼠皮等。

我国走私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且从境外往境内的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数量有所增多。主要原因一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多,通过合法狩猎或偷猎方式都可以获得;二是野生动物早已从民间消费进入高端消费市场,随着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及其成了一个越来越有利可图的走私对象。不法之徒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为了走私成功绞尽脑汁,通常选择夜间或凌晨时间进境,将走私物品放在车备胎、车坐、发动机夹层等不易察觉的地方,或是在行李包裹内缝制夹层藏匿走私,或是利用冬季衣着较厚的特点,将皮张等缠在身上再穿着外套进行掩护。更有甚者,采用“丢卒保车”的伎俩,走私团伙企图利用一名成员携带少量走私物品吸引海关的注意力,由其他成员携主要走私物品乘机入境的方式进行走私。

我国为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对越境走私野生动物及动物制品,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早在1981年,我国就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并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刑法》、《海关法》等法律中都对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少犯罪分子抱着侥幸心理,不惜以身试法。从根本上讲,消除野生动物走私活动,需要每个人都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满洲里海关负责人表示,不管走私野生动物犯罪活动如何猖獗,海关都将严格履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义务和责任,不断加大进出境监管力度,不遗余力地打击跨国走私犯罪活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