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通常被誉为地方经济的晴雨表,历来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这几年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于1999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已提前5年达到了设计极限。在年吞吐量增长近20%的背景下,被称为江西第一门户的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也提前5年迎来了它的改扩建工程。这个总投资达31亿元的省级“十一五”重点工程,目前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规划缘起:南昌机场超常规发展促使提前五年改扩建
199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昌北国际机场的设计吞吐量为每年200万人次,预计2010年达到设计极限。但是,仅到2005年,昌北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便达到了230万人次,2007年旅客吞吐量更超300万人次。
昌北机场提前5年达到每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也就意味着机场扩建要提前5年。南昌机场通航以来,机场航空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年旅客平均增长率为19.7%,年起降架次平均增长率为11.7%,扩建势在必行。
扩建目的:机场扩建惠及临空经济圈建设
空港经济圈是国际上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托国际航空港,一大批新兴产业和部分传统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随着江西的快速崛起、南昌昌北机场的快速发展,南昌空港经济圈浮出水面。
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2期扩建计划中,10万平方米的候机大楼,3400米长的跑道,1200万人的设计流量,可以满载起降波音747大型飞机,已经为空港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依托南昌昌北机场二期扩建,南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建南昌空港经济圈的建设思路。南昌昌北机场由于地处环鄱阳湖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本身航班密布,周边20公里内赣江航运、京九铁路、高速公路天然相交,地理上的优越位置,加上南昌城市乐化组团的规划,辅以南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南昌乃至江西又一个新的发展亮点即将浮出水面。
机场二期扩建一旦完工,势必进一步会使得南昌与更多的城市架起更加密集的空中桥梁,从而为机场带来旺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推动江西经济的发展。
空中通道:让“南昌制造”飞抵每个国家
昌北机场确定了改扩建规划的消息,让军山湖地区的螃蟹养殖专业户们充满憧憬。他们在一起议论说,“到时候我们的螃蟹坐飞机出口,到了人家外国人手里可能还蹦乱跳的吧。”
昌北机场目前运营航线30余条。根据江西省机场公司“十一五”规划,预计到“十一五”期末航线总数将达40条,周航班数达到400班。拟开通南昌-澳门-台北航线,还将争取至新加坡的直航、南昌-杭州-曼谷航线、南昌-上海-东京(大阪)航线,并在适当时机开通南昌至欧美的航线。另根据预测,近期扩建后,新开辟的远航线主要有:南昌-雅加达、南昌-新加坡、南昌-东京、南昌-首尔等航线。
昌北机场的改扩建将让南昌的“空中出海通道”更宽更畅。利用昌北国际机场实施快捷、便利的国内、国际航空运输,带着南昌制造烙印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江西本土特色农产品,都可通过机场向外输出。
业界声音:我们就等着机场扩建
东航江西分公司负责宣传工作的蔡部长说:“随着旅客的增加,我们公司不断地换大机型,飞机的日利用率由6个小时上升为9个小时,目前在昌北机场执飞的飞机有两架,但还是满足不了南昌旅客的需求。所以我们急等着机场扩建,那时就可以引进更多更大的飞机了。”
2010年,改扩建后的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将成为江西民航客运枢纽中心、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