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立保税区海关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业务改革项目于去年8月试运行以来,区内投资环境、海关监管质量明显提高。”据统计,截止今年4月底,保税区海关共为10家诚信试点企业办理快速通关手续近4万票,快速查验400余票,试点企业进出口总货值超过61亿美元,缴纳税款超过4亿元人民币。
保税区海关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通过签订备忘录的方式,海关、外管委、企业共同建立了三方合作伙伴关系:海关负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简化通关手续,优化操作流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外管委专门为该体系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定期召开区内企业情况通报会,为海关开展政策和业务宣讲创造条件,同时负责协调汇总企业在区内其他政府部门留下的诚信记录和相关数据,为海关推行企业诚信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试点企业则从强化自律管理能力、严格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规范自身的进出口行为,全方位提升企业在政府部门的信用度。
为了实现三方的协调运作,海关、政府和企业还各指派了专门部门,选定专门责任人,负责“诚信管理体系”各项内容的落实、联系和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情况通报会,全面评估并通报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进出口经营状况,奖优罚劣,公开透明。同时,对于企业在海关监管环节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或困难,三方责任部门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研究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被海关和政府认定为“诚信”,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它的诚信记录还要接受政府部门的动态管理。海关在跟踪核查中,一旦发现试点企业发生违规、重大差错或者管理异常的,可以即时做出停止或暂停诚信资格举措,并及时帮助企业整改;暂时未能纳入试点的企业,保税区海关和外管委会还将定时共同筛选,将信誉好、管理优、业务规范的企业逐步纳入试点。
不仅是企业,海关在试点中也要接受各方监督,做好政务公开、首问负责制、党风廉政等各项工作。外管委、试点企业作为重要的监督方,可及时、客观地反映海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廉洁、不公正、不作为现象。
为进一步推动保税区的转型升级,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6月12日,在原有10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外高桥管理委员会、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与区内另20家企业签订合作备忘录。至此,外高桥保税区及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共有30家企业可以享受海关提供的优惠便捷措施。据了解,与第一批试点企业相比,第二批试点企业有了很多新的变化:第一次出现了仓储型企业、第一次出现了研发类企业、第一次出现了保税物流园区内企业、保税区内的试点企业均符合新分类管理办法所列的AA类管理条件。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是海关支持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有益尝试,对于改变政府职能、推动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初步实现了政府、海关、企业间的三赢,对特殊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