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提升“诚信执法”和 “诚信服务”水平
福建省口岸与海防办副主任 王晓阳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社会“共铸诚信”,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正在广泛形成。我省口岸系统结合多年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提出建设“诚信口岸”,作为开展文明行业创建的抓手。在“诚信口岸”建设的带动下,全系统以形成各项诚信机制为核心,不断健全制度规范,广泛推行信用机制,普遍实行阳光政务,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更新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化效应日益增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全面推进,“诚信口岸”建设面临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契机。

一、建设“诚信口岸”实践历程及阶段性成效

我省自2005年启动“诚信口岸”建设,至现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设“诚信口岸”提出和初步实施阶段;二是各项诚信机制形成阶段。

建设“诚信口岸”的提出和初步实施。2005年召开的全省共建文明口岸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下发《关于打造“诚信口岸”,在全省口岸海防打私系统实施诚信建设的方案》,提出了建设“诚信口岸”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方法,全省 “诚信口岸”建设正式启动。随后,下文对“诚信口岸”建设的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进行深入阐述,指明:建设“诚信口岸”是优化通关环境的客观要求,净化口岸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拓展文明创建内涵、形成强大辐射力量的重要抓手和服务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推行“诚信口岸”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完善信用机制,以此形成口岸系统独特的“诚信文化”。一是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综合运用教育、经济、行政、法制等多种手段,从思想上、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解决信用缺失问题;二是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信用体系,规范诚信奖罚制度;三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诚信意识”,形成和推广人人讲诚信,事事守约诺、处处遵章法的“诚信文化”。同时要求,从诚信执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诚信协作、诚信管理五个着力点推动全省系统“诚信口岸”建设。在推行“诚信口岸”建设过程中,正确区分口岸查验执法部门和生产运输服务企业的不同工作重点,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省口岸查验执法部门和生产运输服务企业把建设“诚信口岸”的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一是广泛宣传,深入组织发动,形成全系统文明创建特色品牌。全系统深入组织学习建设“诚信口岸”的各项要求,深入领会建设“诚信口岸”的精神实质,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干部职工职业操守不断提高,建设“诚信口岸”成为全省口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口号,成为整合资源,统筹条件,统揽口岸系统文明创建全局的重要抓手。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夯实“诚信口岸”建设基础。全系统简化业务流程,整理形成配套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内部管理不断改进。三是信用机制运用不断强化,执法把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运用信用机制,各项措施推陈出新,如海关实行“红黑名单”、检验检疫系统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海事建立“诚信船舶”制度、边检推行诚信船舶评定等,有力推动了口岸查验部门的业务改革,促进了执法把关与加强服务相协调。四是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切实加强政务公开,认真兑现服务承诺,努力增加行政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信力,不断培育全系统诚信行业形象。

各项诚信机制的形成。经过前一阶段的悉心培育, “诚信口岸” 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为巩固成果、总结提高,2006年,我省分别召开口岸查验部门和重点口岸企业两场“诚信口岸” 建设座谈会,认为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针。建设“诚信口岸”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拓展。同时,中央“十一五”规划把“海峡西岸”的发展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肯定了福建的发展定位,口岸在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得到凸显。下大力度推进 “诚信口岸”建设,充分发挥口岸的龙头作用,才能支撑口岸功能的发挥和辐射,使我省口岸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有效保证口岸物流的运行顺畅,推动福建外向型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此,会议着眼建立“诚信口岸”建设体系,要求全系统继续深化诚信执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诚信协作、诚信管理五个方面内容,以口岸查验执法部门为突破,着力形成“诚信口岸”建设各项机制。提出推动“诚信口岸”建设机制率先在全省查验部门形成,向全系统延伸。一是从政务公开和思想道德建设上着力推动诚信执法机制的形成;二是以培育服务理念,增强互动机制来推动诚信服务机制的形成;三是从规范诚信奖罚制度入手,促导进出口企业和口岸生产运输、中介服务部门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推动诚信经营机制的形成;四是用服务大局来统筹协作,以促进和谐来统领行动,推动诚信协作机制的形成;五是综合运用创建载体,推动诚信管理机制的形成。2007年,又分别召开口岸查验部门和重点口岸企业两场“诚信口岸” 建设座谈会,结合创文明行业活动对建设“诚信口岸”作了进一步的交流,较为系统总结了全系统诚信机制建设问题。在各级推动下,“诚信口岸”建设层次得到明显提升。一是思想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普遍认识到“诚信口岸”建设的核心是确立诚信理念,本质是促进发展,目的是以口岸的诚信推动口岸的全面协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促进服务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诚信口岸”建设推动下,服务窗口管理更加有序,更为充满活力;行业文明规范普遍推行,口岸工作人际环境更加融洽和谐;口岸各部门合力协作服务大局的支撑更有力,机制更加畅通,工作更加有效。三是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诚信口岸”由各项基础性工作的聚合,转变为以锻造机制为主要手段,推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形成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 “诚信口岸” 建设评价

建设“诚信口岸”,是口岸系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质要求同口岸工作具体结合的产物,对于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服务大局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是形成了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建设“诚信口岸”, 全系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建设“诚信口岸”的目标,有效盘整资源,迅速凝聚力量,综合运用文明单位、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位等创建载体,统一部署各项工作, “诚信口岸”建设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

二是锻造了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建设“诚信口岸”的提出,口岸系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显著目标,而且也具备了响亮口号,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引领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口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化效应不断拓展,全社会对于口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口岸的认知度显著提升,为富有特色的行业精神最终形成准备了条件。

三是有助于调和执法把关和增进服务的矛盾。口岸作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和拉动地方经济的引擎,要求执法把关和改进服务并重。进行“诚信口岸”建设,推行规范化建设,倡导信用机制运用,实施服务承诺制度,实行阳光政务等,是对“寓服务于把关,在把关中体现服务”的增进,有助于执法把关和服务进一步结合,达成统一,从而有效发挥口岸工作的双重功能,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推动了服务大局。建设“诚信口岸”,在口岸系统形成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优化了通关环境,净化了经济环境,创造了口岸和谐,体现了和谐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统一,对于推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五是开辟了口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道路。建设“诚信口岸”,要求正确区分口岸查验执法部门和生产运输服务企业的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实现诚信执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诚信协作、诚信管理,正确划分了层次。同时,在口岸执法查验部门率先形成诚信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向全系统延伸,把握了工作重点。另外,各项诚信机制建设推动了“诚信口岸”建设在持续运作中得到提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几方面,丰富了口岸系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正确道路。

总的来说,在全省口岸系统推行“诚信口岸”建设是正确的,是符合上级要求、符合大局需要、符合工作实际的。诚信执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诚信协作、诚信管理是“诚信口岸” 建设的具体化要求。建设“诚信口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实现提升跨越。

三、新形势下“诚信口岸”建设的深化和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货物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国际交往和国际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口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综合服务功能更为显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口岸大则平台大,口岸通则通道通,口岸兴则福建兴,口岸旺则福建旺。十七大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口岸的地位将日显重要,作用将日见突出。

口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迎合时代要求,坚持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这一大局,服务于构建促进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建设,服务于做大做强福建口岸。

建设“诚信口岸”,要围绕做大做强福建口岸、服务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要求,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在“诚信口岸”建设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要适应形势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就应迅速启动建设“诚信口岸”第三阶段,“诚信口岸”建设深化发展阶段。

推动“诚信口岸”建设深化发展,须继续选定口岸执法查验部门为突破口。原因为:一是口岸执法查验部门的工作是口岸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口岸部门的工作有较大的约束作用,容易扩展效应;二是口岸执法查验部门相对与其他口岸部门组织严密,系统性强,对工作部署贯彻执行力较强;三是口岸执法查验集中了口岸工作的各层次、各方面的矛盾,牵一发而动全局;四是口岸执法查验部门率先形成了“诚信口岸”建设各项机制,基础相对较好;五是口岸执法查验部门集中实行执法和服务两个口岸基本功能,是进一步深化“诚信口岸”建设的有效突破口。

推动“诚信口岸”建设深化发展,要着力加强“诚信执法”和“诚信服务”建设。执法和服务是口岸的两个基本功能,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口岸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口岸的积极作用。要通过“诚信口岸” 建设寓服务于执法把关,在执法把关中体现服务,通过改进服务引导其他口岸部门改进经营,增进各部门加强管理,促进各方面团结协作。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对“诚信执法”和“诚信服务”的认识,提升“诚信执法”和“诚信服务”水平。

关于诚信执法。要以增进诚信执法进一步调和执法把关与增进服务的矛盾,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达到既严格执法,又在执法中体现服务,推行高水平执法。

一是要严格执法。口岸各执法部门基本上为国家查验部门,代表国家行使主权,依法对人员和货物进出进行监管,征收关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完整。执法把关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国家利益的保障,是各查验部门的生命线。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把关,严格执法,守好国门,严格执行法律规定。

二是要公正执法。社会上每个自然人和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独立平等的实体,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执行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统一执法尺度,对于不同宗量的货物和不同地区,不同口岸,执法要体现公平性,各种优惠政策要惠及中小企业,遍及各个地区,要以执法的公正、公平等促进对中小企业和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的扶持。

三是要规范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准确执法的保证。要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及时出台政策配套措施,切实执行操作程序,增强对法律、规则的执行力和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

四是要廉洁执法。只有廉洁执法,才能净化经济环境,建立高效有序的口岸进出环境。要加强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引导他们提高职业操守,维护良好形象,保护执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正确评估执法风险。过高估计执法风险会降低效率,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最终损害国家利益。对执法风险估计不够容易造成执法事故。为此,要对执法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努力寻找执法和服务的结合点。各部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和形势发展不断改进创新,努力实现执法和服务的有效结合。

关于诚信服务。要通过口岸执法查验部门的诚信服务引导带动自身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诚信经营、诚信协作、诚信管理等方面建设。要从深化认识入手促进诚信服务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一是要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的第一要义。和平、合作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三大主题,世界各国都在不失时机地促进发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既定的社会目标。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大局展开。精神文明建设要为服务大局提供思想动力、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建设“诚信口岸”,要坚持服务大局的方向,在服务大局中确立位置,寻找动力。提倡诚信服务,就是要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出发,自觉把各项工作统一到大局中来。

二是要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中央把“海峡西岸”纳入“十一五”建设规划,十七大又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台商较为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肯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发展定位,肯定了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作用。以此为契机,聚全省之力推进海西建设成为推动全省新一轮发展的、实现经济社会腾飞的迫切需要。建设“诚信口岸”,要坚持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围绕大局谋思路,促服务,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动力和精神保障作用。

三是要服务做大做强福建口岸。福建海岸线资源丰富,是口岸大省,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从《中英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到如今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无不充分显示福建口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在全国的地位。做大做强福建口岸是福建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经济总量小,发展滞后。要做大经济总量,必须构建强大的进出通道,依托口岸实现物流大规模流动。要通过 “诚信口岸” 建设推动创造良好的口岸环境,促进力量整合,完善口岸功能,发挥口岸作用,服务构建促进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建设。

四是要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福建是对台工作前沿,福建与台湾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要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福建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建设“诚信口岸”,必须着力服务对台经济贸易,服务闽台直接往来,乃至服务“三通”,以此推动两个先行区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五是服务进出口企业。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进出口企业是推动口岸进出的主要力量。进出口企业的活动,对于地方经济,以及口岸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作用。服务进出口企业,既要帮助他们适应通关流程,方便其货源进出,也要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帮助塑造其竞争力,扶持其发展壮大。要注重各种政策措施惠及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通过对各类企业的服务和扶持,促进口岸地区乃至口岸腹地企业的兴旺发达,推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