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渝沪川合造"大通关" 重庆构建内陆开放体系提速
商务部       
    3月26日,上海、重庆、四川三省市的政府官员及海关驻三省市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三地几十家相关企业负责人在重庆市签署了《沪渝川三省市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协议涉及水、陆、空等运输领域,包括三地的直线运输合作、电子口岸搭建及协同、开设成都至上海的集装箱班列,开设上海至重庆至曼谷的航班等。随着大通关协议的签订,重庆构建内陆开放体系再次提速。
    三省市将就口岸查验、口岸资源、口岸物流、大通关报关报检、电子口岸进行合作。通过大通关合作,上海口岸将集纳全国资源,而重庆口岸则可图谋西部资源,四川可打通出海通道。
    由于目前重庆8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水路经上海完成,所占比重很大,通过此次合作,重庆可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口岸优势。据了解,目前该市与上海、天津等沿海(边)口岸建立起了水、陆、空快速转运协作机制。该市通过类似的合作,加快谋建西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核心口岸。
    目前,重庆到上海水运一般需要5天时间。而上海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在报关、检疫等繁杂的手续下,大量货物在港口“排队”等候审批。大通关实行后,上海将加速对渝企货物的审批,从而刺激口岸流通。大通关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简称。指口岸各部门、单位、企业等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口岸物流、资金,信息等顺畅运转。
    本次合作还透露了重庆构建内陆开放体系的战略目标,即该市计划在2012年基本形成内陆开放性经济体系。到2012年,该市口岸吞吐量翻两番,国际旅客达到100万人次,国际航空货邮达到10万吨,水运外贸集装箱达到100万标箱,国际货运量2000万吨,新开放2个一类口岸和4个二类口岸,基本形成内陆开放性经济体系。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