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厦门检验检疫局“三增强 三转变” 从源头拧紧鳗鱼出口安全阀
厦门杏林检验检疫局 柯华生       

    近年来,国外对我农产品频频设限,我国鳗鱼行业形势趋紧。鉴于此,厦门检验检疫局借助“三增强、三转变”,从源头上拧紧鳗鱼出口“安全阀”,实现检企良性互动,较好地完成了出口检验检疫任务,初步构建了养鳗基地建设、自检自控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内鳗鱼出口连续三年下降30-40%的情况下,厦门检区未受到大的影响,鳗鱼产业初具规模,跃身为全国鳗业“重阵”。现有3家烤鳗厂、2家冻鳗加工厂、20家配套养鳗场,并拥有一家出口活鳗中转包装吊水场,年内将再有2家鳗鱼加工厂加盟,保持了出口旺势,最多时可达9000多吨/年,产值近1.5亿美元,在全国同行业内遥遥领先,并且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努力实现由“坐堂医生”到“赤脚医生”的转变。把研究国外技术性法规与指导实践密切结合,勤走加工厂、养殖场,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引导生态养殖,实施标准化生产,构筑完整的产品质量安全网,严防未经有效监管的鳗鱼原料流入辖区。以药残监控为关键点,推进对养殖源头、药物管理、苗种检测、原料验收、检测监测、实验室建设的“全链条”监管。目前各加工厂普遍自投鳗苗扩大养殖,走上规模化经营之路,实验室、养殖场建设总投入逾5000万元,走在全国同行前面。

    二是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把关的预见性,努力实现由“亡羊补牢”到“防患未然”的转变。构筑种苗检测管理、药品供应管理、饲料供应管理、日常监管、残留监控等五大质控体系,建立了渔药推荐和处方单制、饲料供应年审制、投饵台帐制。从鳗苗培育、分池养殖、饲料药物使用、成鳗出池前后、活鳗吊水直至成品出口,各个环节无一例外制定了细致严密的制度规范。所有养殖场、吊水场、加工厂都按HACCP标准制订了生产操作规程。所有经检验合格产品都有严格的标签管理,100%可追溯。每池鳗鱼从出池到出口前,至少都要经过3次以上检验,可预见通关风险大大降低,产品到达口岸100%合格,做到了滴水不漏。真正实现了把关工作从口岸到工厂、基地的地域延伸,从投苗到产品出厂的过程延伸。其首创“投苗前申报、放苗时批批监督”的做法,彻底杜绝了呋喃唑酮危害,被全国鳗鱼协作组作为范例推广。

    三是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创造性,努力实现由“传统服务”到“技术服务”的转变。传统的检验检疫把关模式,对出口的食品、农产品,符合要求就放行,不符合的就不放行。该局反其道而行,关口前移,专门成立实验室监管岗,检查企业实验室的运行,规范实验流程,不定期开展企业实验结果比对,提升企业自控能力。同时采取四项措施:1、增强技术把关意识,提高药残检出率,调控出口; 2、提供国外最新技术标准;3、推行全过程体系认证;4、做好用药技术咨询。日前,来厦参加“鳗协会议”的日本鳗鱼输入组合森山乔司理事长说:“中国鳗鱼世界第一安全!”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其从中国进口的鳗鱼产品合格率达99.8%以上,高于从其它地区进口的同类食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