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改革,发展内支线、国际中转等业务,支持“无水港”建设,拓展口岸辐射功能;二是创新通关模式,开展区域审单中心试点、加工贸易电子手册试点,推进审价模式多样化、纳税人服务制度以及关务、警务公开,提升口岸通关速度;三是推广应用集装箱管理系统,强化电子口岸“品牌化”服务工程,完善口岸物流平台;四是加强业务规范建设,完善业务评估机制,增强执法统一;五是支持海空港口岸扩大开放,推进港口发展;六是加强企业管理和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口岸报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