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江西机电产品出口驶入快车道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       
    今年2月中旬,江西信丰县境内的江西高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900台液晶电视机,经江西检验检疫局龙南办事处检验合格,出口美国;38,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房车,经江西局检验合格,出口澳大利亚;3月下旬,在越南国家电力成套设备国际招标中,江西赣州发电设备成套制造有限公司一举中标,获得了标的总价值近358万美元的两套水力发电设备及附属服务的国际供货权……以上是江西机电产品出口的一个缩影,江西检验检疫局在培植壮大、服务促进机电企业的崛起中做了重要工作。

    近几年,江西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很快,品种从原来的工具量具等低价格、低附加值发展到现在的汽车、成套设备、数码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量跃居第一。

    今年1~2月,出口15000余万美元,增长55%,占出口总量的23%,居全省出口商品之首。江西机电产品出口长期以来是弱项,首先是产品品种低档,主要是机床、工具、量具、游标卡尺等;其次是市场很窄,卖价很低,利润很小,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靠数量大维持微薄的利润。随着江西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局一直把培植壮大、服务促进机电产业的做强做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出口机电产品的品种增多。汽车、空调、冰箱、手机、音像制品、电视、电力设备、灯具等都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和比较大的出口。二、出口机电产品的档次提升,卖价提高。房车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品种,中国第一辆出口房车就是江西制造,现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液晶电视、手机、电力设备等高科技产品都能生产。三、市场扩大,贸易伙伴增多。从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到非洲国家,江西制造的机电产品都进入了市场,有的市场还很大。四、潜力很大,后劲很足。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一些高科技的机电产业落户江西,成为新的增长点。

    机电产业投资多,规模大,一般都是当地的重点骨干企业。江西局一方面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实行领导挂点、责任到人的扶持措施,在报检、检验、检疫、签证、通关等环节提供便利服务。江西的汽车出口,近几年连续快速增长,短短几年,由过去的年出口几百台到现在的近两万台,呈现跨越式发展,市场由中东国家发展到欧洲国家,数量由每批几台十几台发展到每批几百台,这体现着江西检验检疫人的辛劳和贡献,功不可没。经企业申请,江西局将江西的两大汽车集团江铃汽车集团和昌河汽车集团纳入绿色通道,享受优惠条件,使得企业的产品在口岸快速验放,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改进检验监督管理模式,将检验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延伸到生产过程,减少检验批次,缩短验放时间,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检验检疫环境。如今,江西的汽车在国际市场逐步得到认可,不同规格、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单排、双排、厢式、自动卸货等产品,产销对路,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不断扩大。

    近年来,一些国家先后实施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也造成了较大影响。江西局采取了以下措施应对:

    首先,加强了对国外相关技术标准、法规的收集,并将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及时告知有关出口企业,帮助、指导企业获得国外相关认证、检测,通过对出口企业实施绿色通道、采取过程检验及分类管理等方式,将检验监管工作延伸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检验签证流程,减少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加快了出口通关速度,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了对欧盟ROHSWEEE指令的应对。欧盟自2005813实施的WEEE指令及200671实施的ROHS指令表面上看是针对环保提出的要求,但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指令实际上是欧盟对其他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要求。由于WEEE指令要求电气设备生产商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必须承担完成其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一系列工作,而这一系列工作只有在进口国当地才能完成,由于欧洲的人力成本远高于我国的人力成本,这样就可能造成企业回收的成本接近甚至高于加工制造的成本,从而对制造商造成巨大的压力,利润空间变得很小,我国出口企业也将会失去赖以竞争的价格优势,影响出口量。江西局向相关企业发出了风险警示通报,告知企业欧盟两个指令的相关要求,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两个指令对其出口造成的实际影响,同时,本着节约成本、就近检测的原则,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作为六种有害物质的检测实验室,目前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作为六种有害物质检测实验室。

    目前,江西省出口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均已顺利通过相关国家的准入认证,出口欧盟电子电气产品企业均已获得RoHS检测报告,产品出口不但未受影响,而且出口量稳步增长。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