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广州检验检疫局探索木质包装检疫新模式侧记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       
    在进境货物放量增长、木质包装检疫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把得住、放得快”的形势要求,成为口岸木质包装和货物检疫工作亟须解决的新问题。
广州检验检疫局新风港办事处动植检科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探索创新,于2007年初提出并试行进境木质包装“前推后移”的新模式,将“普查检疫”和“集中检疫”相结合,简化了木质包装的货物申报手续,使木质包装检疫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了口岸的验放速度,获得报检公司和货主的一致好评。

    现状把脉 对症下药
    广州局新风港办事处每年受理进境货物检验检疫申报25000多批,其中带有木质包装的货物占4成,进境货物主要通过柜货、拼柜、散货3种装载方式入境,分别占装载批次的40%、30%和30%。柜货的检疫工作一般在码头的查验平台或在集装箱堆放场上进行;散货、拼柜形式装载的货物,大部分要等到货物卸入码头仓库才能开展检疫工作。传统的木质包装检疫模式是:待申请人报检、海关放行后由货主联系检疫人员到现场施检。检疫合格后,申请人方可凭货物提单到检务前台加盖放行印章,最后到码头经营单位货运室办理放行手续,整个过程平均要2到4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现场查验时,若对柜货实行掏柜检疫,既增加了企业的费用,又延长了工作时间。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对柜门附近的货物木质包装进行现场检疫,使检疫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口岸卫生安全。
    对现状把脉后,新风港办事处对症下药,以检疫方式、风险分析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简化手续、便捷通关、提高效率、构建和谐”的思路,优化工作流程,建立了木质包装普查与集中检疫相结合的新模式。

    前推后移 便捷通关
    新模式要求检疫人员化“被动检疫”为“主动服务”,主动商约企业开展检疫工作。这样一来,检疫人员可以有选择地开展货物木质包装的检疫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来自疫情敏感国家的包装物实施严格检疫,既为口岸通关增速,又提高了疫情检出率。
    关口前推,货物申报前“普查检疫”。散件货物和拼柜货物在报关之前需先卸入监管仓。对于此类木质包装,新风港办事处一改过去待货主报检后再检疫的传统做法,在每周一、三、五上午派工作人员开展“普查检疫”,对查验平台、装卸场、仓库等场所堆放的货物木质包装进行全面检疫。在检疫合格的包装“货物卸牌”上加盖“木包装检疫”印章,避免漏检或重复检疫。对发现疫情或木质包装未按规定加施IPPC标识的货物,及时启动联络机制通知货主按规定进行申报和处理。对检疫合格的木质包装,货主在检务受理申报时即给予办理报检和放行手续,享受一站式便捷通关。
    关口后移,通关调离后“集中检疫”。对于采取集装箱装载且不卸入辖区仓库的货物,办事处根据进口企业的诚信度及其货物风险程度,允许部分企业报检同时办理通关和调离到指定地的手续。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风险分析,按照《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检验检疫工作规范》的要求,到企业用户使用地集中检疫。要求企业用户划出检疫场地,对木质包装与货物分离后分批堆放,预留通道,做好进出场记录。检疫人员不定期进行集中检疫,同时对企业人员进行植物病、虫害的基本知识培训,要求企业人员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与检疫部门联系,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新模式试行以来成效显著,对推进口岸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上半年,新风港办事处动植检科共检疫进境货物木质包装3382批次,查出187批未加施IPPC标识,截获有害生物28批,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115%,且从进境加施有IPPC标识的货物木质包装上截获双钩异翅长蠹、双棘长蠹、伞滑刃线虫属、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等有害生物。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