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点陕西检验检疫局2007年工作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亮点,这些亮点彰显了该局深化内部改革所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扩大结合点
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2007年12月12日,陕西局与内蒙古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关于确保陕西输俄、输蒙水果质量安全,扩大出口的合作备忘录》。俄罗斯是陕西水果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仅2007年11月,经陕西局检验出口俄罗斯的水果达277批、10390吨,而陕西出口俄罗斯水果主要通过内蒙古边境口岸。两局建立协作关系,从源头上保证出口水果质量安全,为陕西水果出口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今年以来,陕西局先后与深圳、天津、内蒙古等口岸局建立联合把关机制,使陕西出口食品、水果、农副产品以及化矿产品的质量监管有了双重保险,通关效率也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陕西局加强横向联合,先后与西安海关、陕西省商务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等建立协作关系,实行优势互补,共同构筑监管网络。这种纵向和横向协作关系的建立,使检验检疫服务的渠道更加通畅,也延伸了检验把关的链条。
陕西局局长刘兴范表示,检验检疫工作涉及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牵扯到政府诸多部门,这就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必须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出击,努力寻找结合点,积极扩大结合点,以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今年以来,陕西局相继出台《促进陕西食品、农副产品出口八项措施》、《促进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措施》等文件,实现了检验检疫工作与陕西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度融合,通过扶持产业发展,促进扩大出口,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检疫贡献率。
攻坚克难
科技创新成为一大亮点
2007年,陕西局对科研制标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选拔出第三批学科带头人,签订了学科带头人任期目标责任书,并举办科研制标培训班。通过开展校检、企检以及科研院所与检验检疫等合作,加强了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联系,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机制和科研工作氛围。
2007年,该局制定行业标准(立项)14项,部(省)级科研立项5项,完成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2项,获专利3项,科研制标工作创建局以来新高。
重心下移
分支机构得到全面发展
过去,检验检疫和监管业务过多地集中在省局,分支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对此,陕西局党组决定将检验监管的重心放在基层局和办事处,下放省局部分检验监管业务,使分支局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外贸发展方面独当一面。
今年,该局党组又推出支持分支局发展的新举措。规定科级干部的选拔使用由分支局党组决定,省局人事处备案;在分支局设立技术中心分中心,增加分支局事业编制名额,新进人员优先满足分支局需要;加强分支局实验室建设,使分支局实验室建设符合当地外贸出口特点,检测能力方面做到检的了、检的准、检的快。
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陕西局三个分支局的业务增长率均实现了翻番,不仅检验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也有了提高。宝鸡石油钢管厂的一位负责人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每出口一批产品,都要去省局报检,来回最快也得两天。现在,我们在家门口报检,检验出证当天完成,方便快捷多了。”
政策倾斜
事业单位显现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