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促进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长效化。完善专项整治产品监管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建章立制固定下来,并推广到日常检验监管工作中。加大全过程监管力度,建立企业全备案、商品全申报的监管机制,巩固专项整治工作中的6个100%成效。完善源头监管机制,完善并推广鳗鱼“311”、水产品“四位一体”、种养基地连排连片备案等农食产品源头管理模式,进出口茶叶、蔬菜、食用菌基地100%备案,种植场、养殖场100%注册登记,严处使用禁用药和收购非备案基地原料的违规行为,对出口玩具油漆等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厂商100%备案并提高重点安全项目抽测比例。探索实践检验检疫工作新模式,将分类管理、信用评定、快速核放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有效性。深化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通关单联网核查100%完成,完善入境旅客携带物“人机犬”和“一机两屏”查验模式,与相关兄弟局协商解决源头管理、通关衔接、异地监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口岸、通道,特殊区域,重点敏感企业实现100%监控,参与推进福建电子口岸建设,推行出入境旅客旅检通道申报机制改革,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硬件设施建设,确保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健全检验检疫和检验监管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实验室传染病检测能力,完善进出口食品风险预警与反应机制,强化对进出境水果、大豆、种苗花卉、饲料、水生动物及其它活动物等高风险农产品的把关,防范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加强对进口废物原料、旧机电等重点商品的检验把关。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大力推荐企业对国外注册。全面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及时制、修订检验检疫业务作业指导书等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强数据分析、情报收集,广开案源,加大对涉及食品、废料、旧机电设备等重点敏感商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稳步推进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将更多的进出口企业纳入信用体系,全面完善实施“红、黑名单”管理等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
三是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促进海西建设28条措施。深入落实质检总局28条支持措施,帮扶一批自检自控能力强、生产经营规范、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典型企业做大做强,帮扶一批中等企业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帮扶一批质量控制体系相对较差企业提高自检自控能力,储备出口免验计划企业梯队,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支持福建口岸扩大开放。探索和建立对台小额贸易的优先便捷检验监管模式,加强禁止入境物品和特殊物品等重点产品的把关。
四是练好服务海西建设的内功。加强一线监管能力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专门人才和青年骨干。加强实验室、科研和信息平台建设,建设2-3个权威检测实验室,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兄弟局的科研合作研究。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积极开展标准的收集、研究、制定和培训宣贯工作。依法、科学理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加大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力度,深化节能降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