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广西检验检疫局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适应“10+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研究》通过验收和鉴定
广西检验检疫局       

    1月27日,由广西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适应“10+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研究》,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有关直属检验检疫局、广西社科院、广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验收和鉴定。评审委员会认为该课题首次系统地研究了自由贸易区下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和对策,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不仅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地缘政治经济特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它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检验检疫政策制定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适应“10+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研究》是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下达的软科学研究项目,由广西检验检疫局黄涛局长为课题组长,广西检验检疫局牵头负责组织,国家质检总局通关司、国际司和标法中心,以及国家认监委的专家或代表组成课题组。课题研究历时3年,5易其稿,于2007年底结题。该课题以探讨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适应“10+1”对策为目的,研究涉及国际贸易、WTO规则、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规则、法律法规、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技术措施、认证认可和标准体系、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该研究项目包括中国―东盟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控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口岸传染病监控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口岸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控研究、检验检疫服务国际会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研究以及中国―东盟认证认可合作机制研究等子课题。本次鉴定会,课题组向评审委员会提交项目鉴定的研究材料近70万字,其中《适应“10+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研究报告》分7个章节共18万字,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主要经贸往来、中国与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与法律法规比较以及对中国与东盟主要接壤口岸现状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存在的隐患等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面临的零关税大物流条件下的监管、边境贸易监管的复杂性、与东盟成员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协调合作存在的困难、检验检疫自身技术能力保障等4方面问题,以及防范东盟复杂的疫情疫病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等将较长时期存在的2个挑战,提出了适应“10+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9项主要对策,即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检验检疫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中国与东盟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口岸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建立中国-东盟认证认可合作机制、建立中国-东盟检验检疫信息交流合作机制、调整和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关模式、建立检验检疫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效机制、加强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和技术合作等。该课题研究报告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得出8点结论,向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提出了10项具体建议。

    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方案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正确,组织实施周密。课题研究对象复杂、领域广泛;研究报告数据翔实,分析透彻;提出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认为课题研究成果丰硕,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预期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付诸检验检疫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举办了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论坛,达成《南宁共识》;举办了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通过《南宁联合声明》;提高了检验检疫系统服务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效性;组织了中越边境陆路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联合演练;推动了广西自治区电子口岸建设等。

    鉴于该研究成果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很大的实践价值,评审委员会专家建议课题组将课题成果进一步整理正式出版,同时建设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研究成果中具有操作意义的对策与建议。图为鉴定会会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