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指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学习贯彻胡锦涛讲话精神,要紧密联系海西建设和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实际,按照“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结合“四谋发展”要求,主动融入,准确定位,拓展思路,推动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一、 我省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发展历程
我省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始于1986年,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活动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全省口岸查验部门、生产运输和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响应,主动参与。1987年,全国口岸工作会议总结福建等省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做法,在全国各口岸普遍推行这项活动。我省随后把它列入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八大工程之一,后又把口岸作为独立的行业系统进行文明单位创建考评。1997年, 成立“福建省共建文明口岸领导小组”, 形成创建联席会议机制。2000年以后,随着向海防和打私系统延伸,以及 “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创建的引入,活动外延不断拓展,内涵逐渐深化。
经过不断探索、总结,我省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初步形成了“抓基础、抓精品、促整体功能” 的创建思路,培育出一大批各个层次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带动了全系统文明水平的提升和文明风尚的形成。围绕优化通关环境、净化经济环境,我省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在推动大通关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参与社会和谐共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文明共建与口岸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2004年,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口岸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显; 2005年和2006年分别提出的“口岸兴、福建兴,口岸旺、福建旺”,和“福建兴、口岸兴,福建旺、口岸旺”,反映了口岸发展与福建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创新和发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更好地服务和推进中心工作,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海西”战略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向纵深推进,我省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应主动迎合形势要求,实行战略推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提升,在全社会文明共建中展现特色,成为参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载体,共同形成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全面实践“四个重在”、“四谋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共建文明口岸活动水平
省委为进一步推动海西建设进行“四个专题”调研,“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 是其中内容之一,为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只有增强实效,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工作;才能把握形势发展,有效服务中心工作;才能体现行业特色,树立创建品牌;才能推动水平提升,实现素质提高。
1、全面协调保持续。实践证明,共建文明口岸活动是口岸系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持续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要着重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协调好与业务工作的关系。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口岸业务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体现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二是要协调好与中心工作的关系。要自觉服从“海西”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举措,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目标;三是要协调好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要自觉承载社会和谐创建的目标任务,协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全面协调,才能理顺各方关系,才能突出地位,主动融入,争取作为,保证精神文明创建各项活动向上发展的势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2、把握时机促提升。当前“海西”战略的效应正不断拓展,国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纳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海峡西岸”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从大局着眼、政策着手、项目着力给予多方面支持。海关总署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22条措施,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28点意见。兄弟省、市、区先后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合作,我省分别与江西、湖南签订口岸区域通关协作备忘录,下一步还将建立省际互动互联的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与中西部省区区域通关协作,海西口岸综合通道区域通关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切都为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发展提供创建的良好契机。我们要把握这一机遇,围绕发展,主动把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引导到项目服务、促进条块协作和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上,贯穿构建海西口岸对外综合通道的全过程,促进活动取得更为显著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应对海西战略部署,我省共建文明口岸活动提出建设“诚信口岸”,打造了行业创建特色品牌,是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在认识上和实践上一次新的飞跃。
3、统筹兼顾推运作。活动运作的关键,首先要重视机制的作用。我省共建文明口岸活动自开展以来,先后形成创建领导、责任、监督、协作等一系列机制,这些机制综合发生作用,支持活动持续全面开展。只有科学统筹,才能建立和完善活动运行的必要机制,才能形成体系完备,富有活力的活动运作系统,推动科学决策、措施推行和目标完成。其次要重视创建资源的规划整合和创建载体的综合运用。共建文明口岸活动自开展以来渐次引入文明单位、先进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各类创建载体,引入“红色之旅”、“春风文明暖万家”、 “扶贫助困”、“结对共建”、文体比赛等各项载体活动,不仅成为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的抓手,也构成了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丰富内容。提升共建文明口岸活动,体现活动成效,必须统筹运用各类创建载体,实行载体带动。
4、以人为本出实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真正体现群众性,就必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要真正树立为民观念,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来想问题、做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点滴细微的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要通过活动开展促进规范服务,推出便民举措,兑现服务承诺;活动要主动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本质要求。多年来,通过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塑造了优良的口岸工作队伍,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了社会文明氛围,协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因此,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活力在于坚持群众路线,要真正体现实效,实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在为民服务上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