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上海检验检疫局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周年成效显著
      

06年7月12日,总局发布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十四条意见”以来,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政府通力合作,一年内落实了以下具体措施,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一、开展相关检验检疫政策研究。根据浦东经济运行现状和企业需求等基本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对保税物流、国际客货中转、国际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新型贸易、物流方式检验检疫模式的研究,以加强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目前,多项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年内有望率先在浦东新区先试先行。

    二、推动浦东口岸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在电子提货单放行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自4月3日起,《上海口岸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审单及口岸查验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试点,充分发挥上海“大通关”平台的信息化优势,形成了口岸机构、属地机构和特殊监管区域机构对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的协同把关、严密监管的格局。

三、开展诚信体系研究,加快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成立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完善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制度,研究开发《上海检验检疫企业信用征信管理系统》,制订《上海检验检疫局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办法》,在浦东率先建立诚信企业管理框架。07年4至6月份3个月内,通过免办CCC认证诚信制度审批544批,金额104.6万美元,分别占上海地区审批量的23.7%和12.9%,占浦东地区审批的36%和24.5%。

四、积极开展监管模式改革创新试点。开展“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农产品出口监管新模式试点;开展口岸出入境旅检通道查验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在对保税区、工业园区以及洋山保税港中的跨国采购中心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行了物品集中进行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将保税区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作为改革创新试点的先行先试企业。

五、支持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整合,发挥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在外高桥保税区、浦东国际空港、洋山保税港区进行检港合作、检区合作,提高检验检疫和口岸进出效率。在洋山保税港区,按照国际中转和国内中转分别研究制订检验检疫的监管措施。在客运方面,与多个其他城市的检验检疫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形成中转国际航线旅客、航空器闭环管理;在货运方面,首次与新疆检验检疫局及国航、南航、上航3家航空公司签署《空运中转进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备忘录》,进行国际中转货物检验检疫模式试运作。

六、试点免验,扶优推优,支持促进新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与浦东新区区政府联动,宣传有关总局免验产品的意义、条件和上报材料要求。推荐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华和长城牌”铅笔、上海金陵雷戈勃劳伊特电机有限公司的“上微”牌电机实施免验的计划已获总局批准。

   七、以生物医药企业为突破口,支持张江高科技园区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从相关生物医药企业中挑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对近30家企业举办了多次培训,效果良好。针对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研究,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行模式,力争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建立一套“事前备案、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的检验检疫新模式。

    八、积极开展对新型贸易、物流方式的研究。针对保税分拨货物这一特定的物流方式,成立专门课题研究小组,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为分拨物流度身定制一套手续简化、物流迅速、管理规范的全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并尝试对保税分拨货物实施快捷、有效的电子化监管。

九、积极做好世博会检验检疫有关工作。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检验检疫工作小组,积极介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工作,走访上海世博局和相关单位,建立和畅通联络沟通机制。开展世博会检验检疫研究工作,对2010世博会期间“安全监管、便利通关”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进行初步研究。就总局明确的世博会检验检疫方案开展“相关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研究。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