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自2006年9月东北地区正式启动区域通关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满洲里海关作为该项改革的牵头单位,已顺利实现阶段性目标,东北地区海关之间全面实行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作业模式。
据介绍,“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是指符合海关规定条件的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其货物进出口时,可以自主选择向其属地海关申报纳税,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的一种通关方式。
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满洲里海关同东北地区协作海关间办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业务105批,共计1574613美元。其中在大连海关申报进、自满洲里口岸进境的樟松板材3票、数量为237立方米、货值34706美元;在齐齐哈尔海关申报出口,自满洲里口岸出境的沥青102车、数量为5521吨、共1539907美元。与此同时,满洲里海关还结合自身业务运行状况,为企业着想扩大区域通关改革范围,积极开展同东北地区以外海关之间的业务往来,将于近期和郑州海关签订《区域通关联系配合办法》。
记者采访了多家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通关的试点企业负责人,据他们介绍,此类通关方式可以给企业带来四个方面的实惠。一是通关更快捷。企业可提前在属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待运输工具抵港后,即可直接到口岸海关办理货物放行手续。这一方式减少了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简化了企业的申报环节,免除了企业在两地海关奔波等候的问题,手续更简,速度更快。二是运输更方便。货物在口岸海关实施放行以后,可自由选择运输工具,安排货物转运,有效地节省了运输时间,降低了成本。这一优势在提高大宗散货的物流运转效率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进出口货物的口岸通关时间由原转关方式的半天到1天缩短为1到2个小时。三是资金更安全。货主企业可在属地海关直接办理税费、保证金的缴纳手续,无需将款项提前汇到口岸代理公司的账户上。四是企业可享受通关服务保障。企业通过海关提供的区域通关专项服务热线,享受到优先通关业务,优先放行以及提供咨询服务等便利条件。
记者随即采访了满洲里海关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了今后的有关打算。一是逐步扩大关区内试点企业与试点口岸范围。随着改革的推进,区域通关改革给企业所带来得效益日益明显,很多企业对于参与区域通关改革的积极性较高,最初设定的试点业务口岸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二是认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降低监管漏洞的发生。区域通关改革这一新型通关作业模式日益显现出其优越性,但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仍然存在监管风险,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将风险理念引入到区域通关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三是结合业务实际及海关现代化第二步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区域通关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制定科学的、全局的推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