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满洲里海关在满洲里铁路口岸查获一起进口原木少报案件:某公司将两车进口原木的车号标记互换,企图利用“张冠李戴”的方法蒙混过关,被查验关员当场查获。
4日上午,满洲里海关一组查验关员接到查验指令,对由某公司申报进口的一车樟松原木(车号为43523232)进行检尺查验。两名查验关员根据报关员和货主提供的信息在铁路口岸某货场的802-94号货位找到了已经落地的货物。经过检尺,该车原木共计65立方米,比申报的67.88立方米少了近3立方米,属于多报情况。看似正常的表面现象,并没有蒙蔽经验丰富的查验关员,他们在查验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进口原木落地后成堆整齐码放,货场管理员在原木两端的横截面上用粉笔标注载运原木进境的俄车车号,以便海关查验;但这批原木一侧横截面被钝物砸的面目全非,上面的车号也模糊不清,而另一侧有着清晰车号的横截面上有新的断茬,有被人动过手脚的痕迹!
就在这时,一名货场管理员找到查验关员,报告了一条重要线索:802-94号货位的原木有问题,那批原木根本不是43523232车的货物,而是另一车44367407的货物,写在原木横截面的车号被货主篡改了!
两名查验关员立刻将有关情况向该关监管业务组进行了汇报,监管业务组迅速利用“铁路货运咨询”系统对“43523232”和“44367407”的货物进行了查询,发现“43523232”落地货位为802-32,而802-94货位存放的是“44367407”的货物。监管业务组派员协同查验关员共同来到了货场,直奔802-32货位而去,发现这批原木也被人动过手脚,标注的车号为44367407,显然,这两车货物被人互换了车号,这批原木才是“43523232”的货物。
原来,货主把两批原木中标注了车号的几根都锯下一截,并在新的断面上标注了相反的车号,而被货主丢弃的那几截写有车号的原木被货场管理员找到了!查验关员拿着这几截断木,与802-32货位的原木对接,正好吻合!
经过检尺,这批原木的实际米数为73.12立方米,很明显,为了逃避海关监管,进口企业企图利用“张冠李戴”的方法蒙混过关。与此同时,接到情报的缉私民警也迅速赶到现场,对货物和企业人员进行了有效控制。
据了解,该关自今年以来加强了对海关监管场所的管理,与各监管场所建立了联系配合机制,此次案件的成功破获正是得益于监管场所管理员提供的情报线索和证据。
据海关工作人员介绍,原木是满洲里口岸主要进口货物,2006年满洲里海关开展了原木专项整治活动,查获了一大批申报不实案件,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的申报行为。同时,海关奉劝各进口企业应诚信守法经营,一切妄图逃避海关监管的手段都是行不通的,换来的也必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