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放带来大发展 浙江力促“三个转化”
浙江坚持对外开放,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内外资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新格局。2006年,浙江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浙江正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6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再次跃上新台阶。在2005年进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后,2006年浙江省出口额再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该省进出口额达139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出口额达1009亿美元,进口额为382.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4%和25.1%。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负责人介绍,浙江从1980年开口岸到1997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用了17年时间;从2001年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到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5年时间。浙江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位置也由1980年的第13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进口额居第5位,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在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出口商品主体不断壮大。目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据浙江出口的半壁江山,手机、船舶、生物医药等新兴出口产品开始代表“浙江制造”开拓国际市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比例由2000年的79.2∶20.4调整到2006年的76.6∶22.4,民企、外企、国企三大主体的出口比例也由2000年的17.4∶27.6∶55调整到2006年的44.8∶37.6∶17.6。2006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额达4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该省已经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内外资协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坚持对外开放招商选资
浙江资源紧缺、环境容量小,扩大对外开放不仅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更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近年来,浙江陆续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和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目前,400多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累计约5320亿元,创办企业约9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一直是浙江“短腿”的外资引进,近年来通过创新引资方式,突出“选商引资”,注重提高质量,利用外资水平实现了新突破。2006年浙江合同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8.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15.1%;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99家,比上年增加了239家。在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浙江利用外资“选资”的分量更加浓重,更注重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的三成多投向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如医院、机场、金融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在制造业领域,机电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首次超过轻纺行业,占到该省的34.7%。
浙江省去年境外投资亮点纷呈,1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总投资额已占该省总额的八成多。在商务部2006年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招标中,浙江省中标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个转化”再促开放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浙江正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首先,浙江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发挥区位优势,抓好对外开放载体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在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同时,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抓住现代物流开放试点和发展效益农业的机遇,依托浙江的市场、港口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快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农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
其次,把体制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浙江发挥体制优势,鼓励和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以国际贸易带动国际投资,共同拓展国际市场的新格局。
第三,把特色经济优势转化为出口竞争优势。浙江着力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层次,拓展块状经济发展空间,推动生产体系、营销体系及块状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成为国际采购商的生产和供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