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外商投资的第三方物流在上海口岸保税仓储业务中占据垄断地位
      

日前从上海海关获悉,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保税仓储贸易形式进出口2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4.9亿美元,占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仓储进出口总额近9成。

据上海海关有关人士介绍,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货物收发货人以外的专业企业承担的包括运输、仓储在内的物流业务。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推动上海加快现代服务经济发展、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上海取得蓬勃发展,目前全球最大的10家物流公司均已入驻上海。

上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业务规模远高于内资物流企业。今年12月在上海口岸开展保税仓储业务的75家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平均进口额高达3000万美元。在进口额逾1000万美元的18家物流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为13家,合计进口19.7亿美元,占前18家企业进口总额的93.8%。同期,上海口岸从事保税仓储业务的57家国有和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平均进口额仅为392万美元,不到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平均进口规模的七分之一。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关键零部件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承运和仓储的主要货物,而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掌控了此类货物的物流业务。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以保税仓储形式进口的前5种产品均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合计进口15.5亿美元,占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保税仓储进口总额的73.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进口7.9亿美元;处理器、控制器6.6亿美元;液晶显示板0.9亿美元。

此外,目前上海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独资化比例相当高。今年前两个月从事保税仓储业务的75家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为64家,合计进出口24.5亿美元,占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仓储进出口总额的98.4%

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第三方物流,一方面推动了该领域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外资在保税仓储业务中占据垄断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影响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且不利于国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国内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形成集团化运作,增强在规模上与外商投资企业竞争的实力,引导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制造企业开展多方位对接,主动参与国际物流外包业务,同时,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政策,消除体制性束缚,加大对国内企业进入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日前从上海海关获悉,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保税仓储贸易形式进出口2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4.9亿美元,占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仓储进出口总额近9成。
据上海海关有关人士介绍,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货物收发货人以外的专业企业承担的包括运输、仓储在内的物流业务。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推动上海加快现代服务经济发展、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上海取得蓬勃发展,目前全球最大的10家物流公司均已入驻上海。
上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业务规模远高于内资物流企业。今年1至2月在上海口岸开展保税仓储业务的75家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平均进口额高达3000万美元。在进口额逾1000万美元的18家物流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为13家,合计进口19.7亿美元,占前18家企业进口总额的93.8%。同期,上海口岸从事保税仓储业务的57家国有和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平均进口额仅为392万美元,不到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平均进口规模的七分之一。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关键零部件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承运和仓储的主要货物,而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掌控了此类货物的物流业务。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以保税仓储形式进口的前5种产品均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合计进口15.5亿美元,占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保税仓储进口总额的73.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进口7.9亿美元;处理器、控制器6.6亿美元;液晶显示板0.9亿美元。
此外,目前上海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独资化比例相当高。今年前两个月从事保税仓储业务的75家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为64家,合计进出口24.5亿美元,占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仓储进出口总额的98.4%。
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第三方物流,一方面推动了该领域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外资在保税仓储业务中占据垄断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影响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且不利于国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国内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形成集团化运作,增强在规模上与外商投资企业竞争的实力,引导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制造企业开展多方位对接,主动参与国际物流外包业务,同时,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政策,消除体制性束缚,加大对国内企业进入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