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省港口口岸运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港口口岸进出的人员、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持续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一、港口口岸建设取得新进展,进出口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东莞、惠州、湛江等10个市共有41个项目、涉及74个码头泊位建成投入使用或实施临时启用、生产性试运行。全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9897万吨,同比增长6.3%,从港口口岸进出口的货运量25722万吨,同比增长8.6%,约占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86%;其中进口15649万吨,增长3.4%,出口10073万吨,增长17.7%,出口货运量增幅强劲,进口货运量明显大于出口。
二、国际集装箱进出口量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增幅度较大,进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2006年,通过我省港口口岸进出口的集装箱2088万TEU,同比基本持平,占全省口岸进出口集装箱总量的82.6%。其中出口1038万TEU,同比增长13.9%;进口1050万TEU,同比减少11.2%,为近年来首次。全国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广东占3席,分别是深圳、广州、中山港,稳居全国第二、第五、第十。
三、各主要港口口岸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五大主骨干口岸的进出口货运量23959万吨,占全省港口口岸货运量的93.1%;年进出口货运量超千万吨的港口有广州、深圳、湛江、东莞、惠州、茂名等;深圳港口岸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1847万标箱,约占全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88.5%。进出口集装箱增幅超过20%港口的有珠海、汕头、湛江、新会港。
四、各主要港口客运口岸客流总体保持增长,中长线港口客运口岸客流持续下降。
2006年,通过全省港口口岸入出境人员1170万人次,同比增长6.3%。珠海九洲港、深圳蛇口港、深圳机场福永码头、中山港客运口岸超过百万人次,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份额日益扩大;珠三角至香港国际机场水上客运航线以27%的总体速度增长,效益日渐明显;珠海、顺德、高明港客运口岸都有约两位数的增长,而南沙、太平、三埠、公益、肇庆港等中长线客运口岸客流持续下降,三埠、公益港客运口岸下降幅度超过30%,形势不容乐观,南海平洲港客运口岸更是在4月开始停航。
回顾2006年,广东港口口岸成绩显著。展望2007年,在积极推进和谐广东建设的带动之下,广东新一轮港口规划建设将加速向前,广东港口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期。我省今年经济主要目标是GDP增长9%,进出口贸易总值预期增长11%,其中出口增长12%,进口增长10%;在确保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实现我省外经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服务我省经济建设和外经贸发展仍将是我省口岸工作的重点。随着广州港南沙港区、汕头港口岸广澳港区、深圳大铲湾、深圳港LNG工程码头项目、中山港、汕尾港扩大对外开放项目等码头泊位的对外开放及通关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广东水运外贸货运量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有望再创新高,主骨干口岸国际集装箱运输也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今年我国外部需求增长将与全球经济增长一起放缓,加上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退税和运力增加等因素,预计出口增幅将有较大下滑。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大重点,因此,预计进口增幅可望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