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硅氧烷项目—道康宁瓦克合资项目已经在张家港破土动工。为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安装、调试和运行,张家港检验检疫局推出三项服务新举措。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1.8亿美元,其中进口设备达1844万美元,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批次多、品种多、时间紧。为此,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将其列入2007年度局重点工作,并开辟检验检疫VIP绿色通道,以为项目的顺利落成投产创造良好的环境。该局的服务措施有:
成立专门组织,健全服务网络。成立检验检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道康宁项目检验检疫全过程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细化分解成若干项具体任务,做到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时间进度和工作绩效“五落实”。局领导按职责分工,分别是各项任务的领导责任人,各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
创新监管模式,简化工作程序。为确保装船前检验、设备备案、3C免办、报检评审、到货检验、价值鉴定、包装检疫处理、后续监管、出证放行等诸多环节流转顺畅,实现时间最小化、成本最低化、效率最大化的目标,该局根据道康宁公司进口设备的特点,推出“一站式、二专门、三到位”服务,即:在报检签证环节,做到受理咨询、接受报检、计费缴费、通关放行、签证发证在检务报检大厅“一站式”完成;指定“专门窗口”和“专门人员”为该公司提供专业服务,从而为中国最大的硅氧烷项目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检验检疫监管环节,做到“三到位”,即培训辅导到位、质量把关到位、模式创新到位。模式创新即做到:
提前介入,优化投资环境。与企业共同制定工作流程图,做足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帮助企业斟酌合同文本,降低到货后产生的风险;培训公司货物验收人员,指导其做好部分进口设备开箱验收工作,并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做好记录。
前推后移,降低风险。通过开展装船前检验工作,把设备质量隐患消除在国门之外,同时实行驻厂检验检疫制度,实行领导挂点、责任到人的扶持措施,在报检、检验、签证、通关等环节提供便利服务,第一时间对到货进行开箱检验;对开箱前发现包装残损、开箱后发现货物残损、安装、调试、试生产时发现设备品质问题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检验出证,协助对外索赔谈判,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
改革模式,节省企业费用。采用港口至公司直通式监管模式,减少货物在港口滞留时间;建立临时检疫除害处理专用场地,及时对包装携带的病虫害进行处理,降低公司成本。
加强沟通合作,落实协调机制。该项目是交钥匙工程,整个过程涉及道康宁(中国)有限公司、道康宁(张家港)有限公司以及项目承包商和代理人及给局多个科室。为此,该局特地指定一名副局长负责总协调,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几方业务协调会,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