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四项措施助烤鳗恢复出口日本
日前,一批重8吨,货值10万美元的烤鳗通过了日本口岸机构的检测,顺利通关,这标志着暂停一年多的慈溪烤鳗出口又走上了复苏之路。
近年来,连续药残事件的发生使我国的养鳗业遭受重创。今年5月29日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又使我国鳗鱼出口雪上加霜。作为慈溪市传统支柱农产品的烤鳗,也面临着由每年出口创汇几千万美金到几近停滞的局面。在这种紧迫的情势下,慈溪检验检疫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宁波检验检疫局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帮扶,多举措加强监管,一步步跨越障碍,积极帮助企业恢复对日出口。
一是构建协作机制,保障合格原料足量供应。宁波地区目前有两家出口烤鳗企业,主要出口到日本,年出口量约2500吨。由于宁波水资源贫乏,鳗鱼养殖少,对烤鳗企业的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宁波局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先后与浙江、江苏检验检疫局等签订了对养鳗场的共同监管职责分工协议与备忘录,解决了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两家烤鳗企业的备案养鳗场从原来仅有的两家增加到9家,这大大解决了原料鳗供应不足从而使生产受挫的问题。
二是检验检疫延伸至源头,加强养殖过程监管。鳗苗的安全是确保烤鳗产品安全的第一关。鳗苗到公司养鳗场后,除要求养鳗场提供当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外,还要求提供培苗场在培育过程中未使用任何违禁药物的声明,此外,慈溪检验检疫局还对鳗苗进行隔离检疫,并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准予投苗。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慈溪局严格把好水质、饲料、用药的“三个安全关”,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从养殖环境、养殖水质、投苗密度及饲料、渔药等养殖投入品的要求等方面加强监管和对鳗农进行指导,帮助鳗鱼养殖者知道哪些药品可以使用,哪些药品含有违禁成份,必须淘汰。
三是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降低出口风险。今年投苗以来,根据本地区养鳗场和异地养鳗场养殖模式和的不同,慈溪局检验检疫人员通过对本地和异地养鳗场用药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并结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各个药物进行风险分析,在养殖监管中明确了重点检测的药残项目和监控检测项目,一方面避免了检测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做到了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检测成本,加快了通关放行速度。
四是加强辅料检验监管,确保生产投入品的安全卫生。烤鳗用生产辅料的安全卫生是保证烤鳗安全卫生的不可忽视的一关。烤鳗生产用辅料品种单一,主要是烤鳗专用酱油,慈溪局一方面对使用的日本进口酱油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烤鳗用酱油不含苏丹红及甜蜜素等有毒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对进口酱油及烤鳗成品使用的包装材料也进行了严格的检验,确保包装材料符合食品直接接触用包装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