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厦金航线今年出入境旅客提前三天突破60万人次大关
      

        12月28日,记者从担负厦(门)金(门)航线(以下简称厦金航线)直航客轮和旅客、员工边防检查任务的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获悉: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扩大,厦金航线今年出入境旅客人数持续走高。截止12月28日,今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总人数已达到60.1万多人次,年出入境旅客提前三天突破60万人次大关。据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为2万多人次,2002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为5万多人次,2003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为16万多人次,2004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猛升至40万多人次,2005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突破51万多人次,厦金航线年出入境旅客逐年飙升,显示出厦金航线的巨大魅力。
        据了解,导致今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增多的原因除了厦金航线航程短、价格低、服务好,中转方便,通关安全、温馨、便捷的优势外,还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两岸经贸、文体等交流活动频繁。先后有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台交会、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首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文体活动吸引了大批台胞取道厦金航线。二是今年国庆期间恰逢传统节日中秋佳节,许多在大陆工作、生活、学习、经商的台胞、台商等利用国庆长假取道厦金航线返台与亲人团聚,共度中秋佳节,也有许多台胞利用中秋假期取道厦金航线到祖国大陆观光旅游,致使国庆“黄金周”期间出现持续的出入境旅客高峰,仅国庆“黄金周”期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就达到1.2万多人次,这也是厦金航线开通以来国庆“黄金周”期间出入境旅客人数首次突破万人次大关。三是两岸进香谒祖活动日益热络。今年有1000多个规模不一的台湾进香团经厦金航线到祖国大陆进行进香谒祖等活动。仅今年9月24日、25日,就有“台湾妈祖联谊会暨大甲镇澜宫进香团”旅客约4000人,分乘厦金直航船舶及5艘包船先后抵达厦门和平码头和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参加在大陆举行的为期7天的谒祖进香活动。这是厦金直航开通以来迎来最大的台湾进香团,也是两岸包船直航中船舶、旅客数量最多的一次。四是“金门游”业务热络、人数增幅明显。截止12月28日,今年已有900多个“金门游”团队的1.6万余人次赴金门观光旅游,远远超过去年“金门游”旅客总人数的3千多人次,其中今年12月2日就有20个“金门游”团队的422人取道厦金航线赴金门观光旅游,创厦金航线开通以来单日赴金门游旅客人数之最。
         针对今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持续走高的实际情况,厦金航线7月份起航班由每天往返12个班次增至20个班次的实际情况,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及时采取多项方便通关措施,全力维护厦金航线的安全、快捷和顺畅。一是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及时更新查验设备。从今年3月起,正式在厦金航线启用新一代出入境边防检查系统,购置了10多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OCR证件阅读机,在旅检现场不同角度安装了8台演播出入境手续的液晶电视,提高了边检工作的科技含量,改善了边检通关硬件设施,优化了厦金航线边检通关环境,有效地提升了验证效率和通关速度。二是针对“金门游”团队数量和人员较多、入出口岸频繁等实际情况,对“金门游”团队采取预报预检,开设专用通道等措施, 确保“金门游”团队快速、顺畅通关。三是针对进香团旅客人数众多、年长者比例大,且常常携带大量神尊、神轿等佛具等实际情况,视情为进香团开启“绿色通道”,允许搬运神尊、神轿等佛具进香团成员从海员通道直接通关,大大方便了进香团神尊、神轿等佛具的搬运,深受进香团和相关单位的称赞。四是加强与船方、代理和口岸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旅客流量动态,科学调配警力,适时调整勤务部署,坚持开足旅客验证通道,视情开启绿色通道,增派维护疏导人员,确保旅客有序、快速通关。五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通过媒体向广大台胞宣传介绍出入境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注意事项、航班资讯等内容,方便往来两岸的台胞了解出入境边检法律法规、边检通关流程、航班动态等知识和资讯,方便台胞办理出入境边防检查手续,更好地维护台胞的合法权益。六是大力开展文明规范执勤活动,设立咨询台,成立服务小组,想方设法为旅客排忧解难,将温暖送到每位旅客的心坎上。同时,针对厦金航线旅客极大多数为台胞,许多年长台胞习惯使用闽南方言等实际情况,执勤中,尽量安排能熟练掌握闽南话的民警负责执勤现场的引导及秩序维护,边检民警对台湾骨肉同胞的似海深情和拳拳的爱民、便民之心彰显无遗。热情周到、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赢得了广大旅客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