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增强口岸辐射作用上海海关积极发挥区位优势
      
        上海海关紧密联系上海口岸和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口岸辐射作用,目前,异地企业通过上海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已占口岸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365天,天天能通关”。早在2001年,上海海关就与检验检疫、港务、船代、空运代理、货代、仓储等单位建立了联系配合机制,实施对企业“一站式”服务的“大通关”系统工程。2003年10月1日起,上海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实行“5+2天”通关工作制,从此,上海成了“无休港”,为全国各地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全天候通关服务。2004年10月,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上海电子口岸的合作备忘录,上海电子口岸平台正式运行。目前,上海电子口岸上线运行项目达56个,其中海关类项目约占50%,用户数量已达4.5万家,遍集全国各省市,其中异地企业近3万家,西部12省市用户826家,科技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2004年11月,上海海关制定并实施了《上海海关支持转关运输6项措施》,从去年开始,上海海关积极协助成都关区实施“多点报关、泸州验放、上海出口”转关作业新模式试点。同时,重点支持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实施便捷转关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转关运输效率。今年前9个月,上海海关办理进口转关运输货物34.14万批,货值584亿美元,涉税183.2亿元,其中,办理西部企业进口转关货物价值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7%,涉及税款28.6亿元,同比增长28.8%。2005年11月,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海关与地处长三角的南京、杭州、宁波3个直属海关启动了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今年9月起,上海海关发挥长江沿线牵头海关的作用,与长江沿线重庆、成都等9个兄弟海关共同制定并签署了《长江流域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和《长江流域区域通关改革操作细则》,把改革范围扩大至跨越东、中、西部的10个关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八省一市。上海海关还主动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加快建设东西物流大通道。该关实施了长江沿岸至洋山江海联运海关监管模式,有效解决长江水道与洋山深水港之间的水运线路断点问题。积极开展长江水道内外贸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试点,先后有7家船公司的144艘船舶开展试点业务,3家船公司的96艘船舶开展国轮捎带转关货物运输业务试点,有效拓展了长江水道外贸货物的运输量。同时,上海海关以区域通关改革、技术协作、文化共建等为载体,建立健全关际间协作配合机制。作为拉萨关区的对口支援海关,上海海关自1996年起连续选派4批共7名优秀处、科级干部支援拉萨海关建设,并为拉萨、兰州、呼和浩特等西部海关派员来该关考察学习、挂职锻炼提供良好条件。上海海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口岸的辐射功能,支持西部,服务全国,近期上海海关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口岸通行能力,增强口岸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功能。以配合洋山保税港区分期开发和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的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和完善洋山保税港区“水水转运”海关监管作业模式,推动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落实。二是采取“梯次推进、点片辐射、区域一体”策略,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通关改革。探索以武汉、重庆等主要转运港口为枢纽,辐射中南和西部地区,将到达上海口岸的内陆进出口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的阶梯状、逐层次分流,解决物流运输瓶颈,缓解口岸通关压力。建立“长江流域合作区”,在合作区内信息共享、执法统一的前提下,优化口岸海关与内陆海关业务分工和资源配置,承东启西,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一个经济合作区域整体。三是启动中国电子口岸全国数据备份中心建设,改造核心网络系统,强化口岸电子通关的功能。推进与各口岸管理单位、港务部门和企业间的电子联网,加快实施“电子提货单”、“远程打印电子签章场站收据”等联网项目,扩大信息共享的对象和范围。四是全面落实海关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支持“西气东输”、西藏地区通讯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西部重大支柱产业和重点投资项目提供便捷通关措施,促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上海海关孙群)上海海关与张江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11月16日,上海海关与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意向书。海关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变试点工作取得了又一次实质性进展。张江高科技园区是浦东地区以及上海发展的亮点,已逐渐成为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基地。为实切落实《上海海关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变试点九项措施》,上海海关与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协商,同意建立长期、紧密、有效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并达成如下合作意向。一、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上海海关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为张江集团适时提供进出口政策、海关管理规定等信息;张江集团为上海海关适时提供园区内产业发展、业务开展及进出口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二、建立例会制度。甲乙双方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总结评估各项关企协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共同研究分析园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三、建立双向培训机制。上海海关会同张江集团定期举办园区现场办公会、业务咨询会,对园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张江集团适时为上海海关提供相关科技知识、企业先进运作模式等培训。四、推进园区诚信体系建设。张江集团如实向海关反映园区企业运作状况,为上海海关提供评估园区企业资信所需的相关信息,并支持上海海关率先在张江集团园区内建立行业和企业风险评估机制。上海海关对资信良好的园区企业,在通关、业务审批等方面给予便利;对向海关申请“红名单”、“便捷通关”等资格的园区企业,经审核符合推荐条件的,予以优先推荐。五、促进园区协调发展。上海海关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持园区发展的海关政策措施,会同张江集团对园区内研发中心以及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行业的运作方式和实际需求进行研究,探索适应园区内企业及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优先在园区内试行新的业务改革,最大限度地帮助张江集团推进园区发展。张江集团协助上海海关加强对园区企业进出口活动的管理,积极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海关各项管理规定,确保园区健康发展。六、加强双方廉政共建。张江集团配合上海海关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双方廉政信息、工作经验的沟通与交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