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措施提高宁波口岸植物疫情检出率
2006年1至11月,宁波检验检疫局共检出各类植物疫情 365种,4072 批次,与去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1%和67.5%,均创下宁波口岸进境植物疫情截获的历史最高纪录。一直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把提高植物疫情检出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管领导高度重视,业务主管部门狠抓落实,疫情检出率的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加强植物疫情风险分析 有针对性的开展检疫查验。宁波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员时刻关注世界各国植物疫情的发生、流行及扩散动态。在掌握疫情动态的同时,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和阶段性总结,根据国外植物疫情的分布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来自疫区的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旅客携带物、船舶进行重点查验。对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松材线虫疫区等松材线虫疫区的进境相关货物、木质包装加大对松材线虫的取样检测力度,对来自东南亚、中国台湾等双钩异翅长蠹疫区的进境相关货物、木质包装加大对虫孔的查验力度等。1至11月份,宁波口岸共在从疫区进口的货物、木质包装中截获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3批次,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8批次、双钩异翅长蠹3批次。
二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打造素质过硬的检疫队伍。国外植物疫情复杂,而进境植物疫情又比较隐蔽,这对检验检疫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宁波局从事一线植物检疫工作的检验检疫人员大多为近年来新参加工作的同志,针对这一情况,该局多次采取多次组织植物检疫技术培训班、组织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到实验室定期学习、不同专业业务间交叉学习等措施,提高一线检验检疫人员植物检疫业务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植物检疫检验检疫人员队伍。
三是实施植物疫情分析例会制度 构建经验交流平台。宁波检验检疫局结合工作实际,实施每季度末植物疫情截获分析例会制度,在每个季度末,召开一次植物疫情分析例会,对这一季度截获植物疫情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相关业务负责人或疫情联络员利用分析会这一平台交流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提出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议,共同想出办法进行解决。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对于提高宁波口岸植物疫情截获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实验室工作作为植物检疫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实验室的水平的高低,对于提高植物检疫工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宁波检验检疫局十分重视植检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增添设备及专业人员,加大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增加科技投入,利用高端科技进行有害生物鉴定,局中心实验室多次利用PRC技术截获松材线虫、百合无症病毒等重大疫情。加大口岸植检实验室建设,目前,下属北仑、余姚检验检疫局口岸植检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并多次截获重要植物疫情,大榭检验检疫局口岸植检实验室已在筹划中,这些口岸实验室的建成,将进一步发挥植检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