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舟山局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技工作发展方针,履行国家质检总局、省局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紧紧围绕舟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业务特点,以实验室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为目的,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了舟山局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年来共完成了10个课题和3个标准制(修)订的鉴定,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2项课题和标准制(修)订获省局科技兴检三等奖。2003年以来共有40多篇专业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今年共有6项课题和标准制(修)订项目获省局立项。
一、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科技兴检”的认识。
随着舟山口岸的跨越式发展,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舟山局的业务量不断增加。2003年舟山局业务规费收入为2256万元,今年底预计将接近一个亿。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检验检疫批次从8939批增长到17961批,货值从19亿增长到50亿元,交通工具检疫从1464艘次增长到2864艘次,三项指标分别增加100.9%、164.3%和98.1%。
同时,国际国内疫情疫病形势越来越复杂,贸易量的增长导致疫情疫病传播风险的增加,如02年03年的SARS、05年06年的禽流感等。此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对出口设置种种障碍,商品出口难度增加。新形势下对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和促进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舟山口岸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党组给予高度重视,基于现实的有限资源,如何破解快速发展带来的难题,如何更有效地把守国门、实施便捷通关、更好地为地方外向型经济服务,在其中,舟山局把科技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舟山局党组动员全局上下群策群力,大家深刻认识到,科技是检验检疫技术执法的重要支柱,科技是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不绝动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切实履行把关服务的职能,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确保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只有依靠科技,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舍科技无以言自身优势,舍科技无以言把关服务。
二、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提升全局科技实力。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先导。为此,舟山局首先把好进人关。目前我局在编人员中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90%以上,几年来新引进了近10余名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各业务部门。我局人员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较以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体现出“人才强检”的实效。
科技要发展,技术设备是基础。三年来我局共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各类设施和检测设备,重点建设了水产品实验室、油品实验室、保健中心实验室和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执法把关,提高检出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技要发展,制度是保障。重新修订科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大了科技工作奖励的范围和幅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投入科研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我局营造了“重科技”的良好氛围,为提升科技实力提供了制度保证。
几年来通过机制的创新、人员设备及资金的投入,使我局的整体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参与科研的人数、科研工作的专业覆盖面、课题及标准制(修)订等科研成果的数量与级别等方面,较以往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情报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加强;技术执法把关和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立足特色,改革创新,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
舟山是传统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基地,近几年随着港口大开发,石油产品、粮谷类等大宗战略资源性物资进口储运,船舶修造,进来料加工等临港工业呈日渐兴旺之势。对此,我局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应专业领域的科技建设和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对重点、难点、敏感性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项目的执法把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更有效地提升服务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保国门安全
随着舟山口岸的发展,出入境人员和货物日渐频繁,卫生疫情和动植物疫病呈出不穷,形势越来越严峻,防止疫情传入传出执法把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局各实验室利用配置的各类设备,通过技术攻关,以及各类课题、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大大提高了检验检疫的技术水平和把关能力。今年我局共截获国家禁止入境的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8批次,包括大豆疫霉病菌、菜豆象、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等。其中从美国转基因大豆中截获的大豆疫霉病菌,是舟山口岸、也是我省检验检疫系统首次截获此类病害。我局动植物疫情、疫病及病媒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率几年来持续保持省局系统领先,确保了舟山口岸安全。
(二)破技术壁垒
应对发达国家对我施加的各类技术壁垒,我局通过科研投入,提高检测技术,拓展检测项目,提升检疫处理技术,有效破解了舟山口岸部分出口产品的技术壁垒。
2005年12月,接欧盟通报,舟山出口意大利的3批单冻虾仁被检出抑菌剂,但国外尚未查出是何原因导致抑菌剂产生。事发后,我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查明情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欧盟成员国,避免重蹈几年前氯霉素事件的覆辙。依仗多年积累的丰富的水产品检测工作经验和先进的检测设备,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累计几十次的模拟比对试验,最终查清了抑菌剂产生的原因是加工过程中过量使用多聚磷酸盐,随即指导企业改进了加工工艺,从而确保了虾仁产品对欧盟的继续出口。
(三)提工作效率
舟山港区岛屿分散、作业点多、线长、面广、气象条件复杂,面临如此特殊的工作环境,为克服人手紧的困难,我局借助信息网络科技,大力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全球眼”视频监控和电子数据监控系统,已有28家企业、70个现场监控点的视频信息在我局能够显示,使我局人员“足不出户”,便能对现场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
今年6月起,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LRP2000)在我局食检处与水产品实验室之间全面升级并实施。该系统的安装运行大大提高了两部门之间的样品管理水平和档次,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升级后,实现了食检处与水产品实验室的联网、无纸化操作、双向盲样检测,真正实现了实验室独立公正地开展检测。据了解,这在全国还是首家。
(四)促企业效益
我局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努力做到研以致用、用以促研、研用相长,将科技成果既用于检验检疫实际,又用于帮促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我局实施的对进口油品的液位数据监控系统和口岸鉴定业务管理系统,加快了通关速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以检验鉴定一艘25万吨级油轮为例,使用该系统后,鉴定人员可以缩短工作时间5-6个小时,如油轮属于滞期时间内,6小时企业需向外方支付滞期费17万元人民币,按照目前业务量估算,我局每年至少可为企业节省滞期费350万元人民币。
我局采用《舟山观赏性植物病虫害调查及除害处理》课题的科研成果,根据出口商的要求,对输日的黑松枝、山归来、柃木熏蒸进行技术指导,经熏蒸的植物产品,在日本的通关率达到95%以上,为舟山货主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人民币,提高了舟山农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近年来,这类产品每年的出口额都有近20%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舟山农产品的对日出口。
四、发挥优势,着眼未来,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科技兴检是永恒的主题,科技兴检又面临紧迫的时代课题。在“十一五”期间,我局的科技工作将以履行职能、着眼当前、兼顾未来、服务一线为总体思路,以信息化和先进技术为手段,以专家队伍为支撑,以疫情疫病、有害生物、食品安全及进口战略资源性物资的检验检疫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在检验检疫预警与风险决策技术、侦检关键技术、检验检疫阻断处理关键技术、检验检疫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电子信息化建设研究领域,重点研究:第一,进行口岸电子监管工作方式的探索,使电子监管在检验检疫模式改革、便捷通关、减负增效中真正起到强大的作用;第二,完善办公自动化,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第三,进行一线执法部门与技术支撑部门的信息对接,真正做到科学、规范、高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疫情疫病监控技术研究领域,重点研究:第一,做好艾滋病、性病及粮谷类疫霉病、杂草等的防控研究,为口岸疫情疫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适应舟山成为国际船舶修造基地的新形势,探索国际航运修理船舶的风险管理,防控外来生物的侵入,建立口岸安全屏障。
在敏感性产品和大宗战略资源性物资监管技术研究领域,重点研究:第一,突破技术壁垒,加强检验监管改革,真正做到源头控制、科学监管,促使企业诚信经营;第二,探索大宗物资鉴定新技术,提高鉴定工作效率,创鉴定业务的国际先进水平。
舟山相信,舟山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面临口岸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舟山局党组率领全体人员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科技促发展,必将引领舟山检验检疫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