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并达成“南宁共识”
11月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广西检验检疫局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论坛”(以下简称“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致辞,副局长葛志荣作主题发言。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李金早,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孙大伟、宋明昌出席论坛。
合作论坛由葛志荣与菲律宾农业部副部长萨尔瓦多·萨拉库共同主持。来自中国和东盟10个国家18个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的部门代表近200人莅会,其中外方代表60人。派出副部级官员率团参会的东盟国家和部门有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泰国农业合作部、马来西亚农业部、柬埔寨农林渔业部、老挝农业部、老挝卫生部、缅甸农业灌溉部、菲律宾农业部、新加坡农业食品与兽医局、越南渔业部。在论坛开幕之前,李长江会见了各国副部长级参会代表。
李长江在致辞中指出,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正式关系以来,双方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逐步发展,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共识,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活动,为下一步全面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合作论坛的举办,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检验检疫领域交流的一次盛会,为促进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良好机会。
李长江说,随着贸易便利化加快,各个国家都希望在贸易领域里加快通关速度,但是如何处理好快速通关,以确保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环境安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共同的任务。这次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提出,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要达到2000亿美元,这必将需要大量商品进行交流和流通,也对我们加快自身发展,为双边快速贸易提供便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温家宝总理在峰会期间,提出建立“泛北部湾经济圈”这个倡议,也对我们检验检疫双边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些都是我们此次论坛需要亟待交流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李长江还特别指出,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加快彼此之间的检验检疫合作。他希望与会的各国代表能够就彼此关心的问题,就彼此共同的发展,广纳集言,使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使双方合作不断得到加强。
围绕此届合作论坛“加强检验检疫合作,服务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各国代表本着积极合作的精神,共同回顾了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历程,展望了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全面合作的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并围绕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合作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与会的各国代表共同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检验检疫机构下一步应从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检验检疫磋商合作机制;研究签署《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东盟秘书处关于加强检验检疫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强涉及安全、健康、卫生、环保、反欺诈等方面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合作;建立中国-东盟防止疫情疫病跨境传播监控体系;加强中国-东盟食品安全合作;建立中国-东盟多边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合作;建立适应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中国-东盟检验检疫技术合作及便利通关模式;加强中国-东盟区域内检验检疫技术支援及能力建设八个方面全面深化合作,进一步增强双方严格执法把关和努力促进发展的有效性,促进中国-东盟经济和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此外,各国代表还就加强相互间检验检疫技术支援及能力建设工作,加强涉及安全、健康、卫生、环保、反欺诈等方面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合作,建立和完善部长级磋商机制、检验检疫公共信息平台、防止疫情疫病跨境传播监控体系、食品安全合作机制、检验检疫多边认证认可机制、信息化合作及便利通关模式等广泛内容和具体合作事项,进行了磋商对话。
会上,中国和东盟10国代表就加强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合作、促进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加快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以下五点共识:
一、我们共同认识到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环境、消费者权益、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责任重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合作。
二、我们也认识到,检验检疫法规、标准、程序对国际贸易的必然影响,因此,应鼓励开展信息交流,并遵循透明度、与国际标准协调、等效性、区域化、多边与双边互认等原则,以避免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三、我们认识到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检验检疫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应建立中国-东盟检验检疫磋商与合作机制,以便加强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全方位合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和自贸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此类机制可有助于减少涉及诸如病虫害及食源性传播物等高危农产品的非法贸易。
四、我们认识到开展检验检疫技术援作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在此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五、我们认识到签署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需要。我们将本着友好、互利、互认的精神,不断推进和深化合作。
本共识于2006年11月2日“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论坛”结束时在中国南宁达成一致并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