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前3季度满洲里口岸对俄出口皮面鞋急剧增长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满洲里口岸对俄出口皮面鞋急剧增长,出口32.5万双,价值395.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9倍和73.7倍。
        出口主要特点: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边境小额贸易为辅。前3季度,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4.2万双,价值315.7万美元,占同期皮面鞋出口量、值的74.5%和79.9%。以边境小额贸易出口8.3万双,价值79.6万美元,增长5.6倍和14.1倍,占同期皮面鞋出口量、值的25.5%和20.1%。出口企业数量明显增多、范围有所扩大。前3季度,出口皮面鞋的经营单位共有11家,是去年同期的5.5倍。经营单位所在地由去年的温州与哈尔滨两地,增加到温州、哈尔滨、成都、深圳四地。温州成为出口皮面鞋的主要货源地。前3季度,温州企业从满洲里口岸共出口皮面鞋8.4万双,价值194.1万美元,增长5.8倍和36.4倍,占同期皮面鞋出口量、值的25.8%和49.1%,出口平均价格为23.1美元/双,每双上涨18.9美元。铁路运输方式成为主要运输方式。前3季度,以铁路运输方式出口19万双,价值254.8万美元,增长14.1倍和47.2倍,占同期皮面鞋出口量值的58.5%和64.5%。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我国皮面鞋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亟需开拓国际市场。今年年初,意大利率先对我国鞋类产品“发难”,暂停进口“中国鞋”。其后,包括法国、英国、德国、丹麦等在内16个欧洲国家联合对我国鞋类产品设置贸易壁垒。为期半年的临时反倾销税措施于10月7日结束后,欧盟正式对我国出口皮鞋征收为期2年的反倾销税,我国鞋类企业亟需调整出口国家和地区结构,拓展国际市场。借中国“俄罗斯年”的东风,不断提高我国鞋类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作为全球最大鞋类制造国,我国需要通过出口进一步释放产能。与此同时,我国邻邦——俄罗斯,由于生产原料不足,在设计性和新颖性方面与国际产品有所差距,鞋类市场上70%-80%的产品仍然依赖于进口。我国鞋类企业可以借中国“俄罗斯年”的东风,不断开拓俄方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国鞋类产品对俄出口潜力巨大,但仍有诸多挑战值得关注。首先,我国产品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产品质量、档次有待提高。据俄罗斯有关研究机构的资料,目前俄罗斯的鞋业市场形成了意大利、中国和俄罗斯本国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意大利鞋在品牌、质量和设计样式等方面占据优势,主要在俄罗斯各大中心城市的商场中经销;中国鞋则大多价格低廉,主要在批发市场、地摊等地直销,只能满足大多数俄罗斯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俄罗斯对鞋类进口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目前,俄罗斯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为10.5-11%,而鞋类进口关税税率为15%,且皮鞋进口每双另加1.4欧元,合成鞋进口每双另加0.7欧元。2004年4月19日,俄联邦海关委员会颁布命令,以两国海关统计存在差异及整顿进口秩序为由,要求对自中国进口的21类日用消费品(包括鞋类),加强海关申报价格监管,自2004年4月20日起,俄罗斯海关对所有从中国进口(包括鞋类)的上述商品,不分类别估价均提高30%,并额外征收每公斤3.5美元的从量税。另外,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欲以税收手段促进本国制鞋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俄罗斯特殊的国情,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中国产品都是通过“包机包税”、随身免费携带等途径进入俄罗斯市场销售。俄罗斯市场上将近半数的鞋类进口是通过“灰色清关”渠道。而“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的货物,虽然可以在集市上公开销售,却无法进入正规的俄罗斯商场和品牌店销售。而且近年来俄政府加大“灰色清关”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欲取消皮革和鞋类加工设备的进口关税,增强俄本国的制鞋水平。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档次;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走品牌专卖之路;采取多种出口方式,如跨国直销、国内批发市场上门采购或者电话下单、通过正规渠道出口以及在俄罗斯投资办鞋厂,实现本土化生产和经营;或从第三国转口,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以规避贸易壁垒。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