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多前,这里曾经是遍布地雷的“死亡地带”——别说是人,就是牲畜也不敢往这里迈步;20年多后,这里已经是店铺林立、人头攒动的货物集散地——你不仅可以看到中国人和越南人在交易,还可以看到新马泰等东盟国家商人活跃的身影。
广西崇左市副市长磨长英说:“1983年起,中越双方的边民就在边境山坳口自发形成互市点,使昔日的雷场变成了两国商品交易的商场。1991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国家先后批准广西在边境上建立了20多个规范管理的边民互市贸易点,边境贸易从此越来越火。”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提速”,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云南等中国西南省区力图迅速将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一批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口岸城市使中越边境地区跨国经济贸易合作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越南客商视为中国布匹集散地的东兴,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中草药贸易市场爱店,新兴的矿产品进出口集散地水口……分布在我国西南边境的一批重要口岸从竞争走向了竞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东兴是中国唯一兼有陆路、水路和海路与东盟国家通商的口岸,与越南芒街经济特区一桥相通,400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商埠。作为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通道的东兴“边贸经济”长盛不衰,1989年以来已实现边贸成交额超过180亿元人民币。
每天早上8点,广西东兴轻纺城里挤满了从芒街赶过来进行交易的布匹商人。他们开着拖拉机,骑着摩托车,挑着大箩筐兴致勃勃地来,回去的时候,这些工具里便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布匹。
轻纺城副总经理杨水林告诉记者,这些货物将销往越南河内、西贡和芒街,再转口到东南亚其他国家。“这意味着,中国的布匹装饰的东南亚人民的新生活。”
驱车走进被云海松涛包围的爱店口岸,一股清幽的中草药药香迎面而来。这个中越边陲小镇的大小店铺里和口岸交易场上堆放着如小山般的中草药材,不少生意人在正推着载满药材的板车从口岸出境。
广西崇左市商务局副局长严耀新说:“这里云集了百余家经营中草药材进出口贸易的客商,每天从爱店运往越南的中草药多的时候达100多吨,少的时候也有20多吨,年成交额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爱店口岸已成为中越边境最大的中草药贸易市场。”
南宁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药材大省广西正以迅猛的态势抢占东南亚中药材市场。2005年,广西共出口中药材3500多万美元,比2004年增长24.8%。其中,对越南出口的中药材达3100多万美元,大部分是通过爱店口岸输出去的。
随着汽车底盘和配件、农用机械、摩托车散件、五金交电等机电产品的出口量不断攀升,凭祥已经成为我国边境对越贸易最大的陆路口岸。
记者在凭祥市的边境口岸、边境贸易点、南山货场等货物进出口的联合办公地点看到,柳州的“通用五菱”、玉林的“玉柴机器”、重庆的“嘉陵”、南宁的“桂花牌拖拉机”等中国企业的产品正销往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
在源源不断地货流中,来自重庆、广东、广西等地的机械产品最为惹人注目,而隐藏其后的则是有力的政策支撑。凭祥市官员张扬说:“2002年以来,凭祥先后与重庆市、广东从化市、信宜市以及广西柳州建立通关协作机制。这些协议的签定提高了内陆口岸与边境口岸的通关效益,也扩大了我国机电产品对东盟国家出口量。”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8月,凭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94.7万吨、货值54044.8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6%和31.6%。
广西社科院东盟问题专家古小松博士说,“大口岸经济带”发展模式对未来深化中越经济合作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