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烟台市葡萄原酒进口量增价跌
      

        据烟台海关统计,2006年1-7月,烟台市进口葡萄原酒1360万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6倍,价值759万美元,增长4倍。
        主要特点如下: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为主。一般贸易进口葡萄原酒1353万升,增长5.6倍,占进口总量的99%。加工贸易进口7万升,去年同期进口为0。
        二、进口企业类型多元化,国有企业仍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进口710万升,增长2.5倍,占进口总量52%。集体企业进口516万升、私营企业进口98万升、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7万升,去年同期进口均为0。
        三、主要进口来源地为欧盟、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其中自欧盟进口597万升,增长7.4倍;自阿根廷进口325万升,增长2.4倍;自澳大利亚进口257万升,增长17.2倍;自智利进口180万升,增长6.5倍。
        四、进口均价大幅下降。1-7月进口均价为0.56美元/升,比去年同期的0.74美元/升下降24.3%。自澳大利亚、欧盟进口的原酒价格下降幅度最为显著,其中澳大利亚下降50%,欧盟下降35%。
        葡萄原酒进口激增原因:
        一、我国葡萄酒产销两旺带动原料需求增长。据国家统计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对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达到43.4万吨,比2004年增长25.4%。今年国内葡萄酒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原料需求继续大幅增长。
       二、国内原料供应紧张。2005年我国东部葡萄产区(包括山东、东北、河北等地)受气候影响,产量下降30%左右,葡萄收购价格由过去的2元/公斤涨到4元/公斤,国内葡萄原酒的价格则涨到6-6.5元人民币/升。同时,欧洲、南美、澳洲的葡萄丰产,原酒供应充足且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因此国内企业大量从国外进口原酒。
国内企业大批量进口葡萄原酒始于1997、1998年,当时主要是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口价位较低的普通干红。当时国外原酒大量涌入的原因是国内葡萄酒热骤然升温,使生产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生产规模,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供需失衡,只能通过进口国外原酒弥补国内原料的不足。近几年,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国内葡萄种植基地快速发展,企业进口原酒的数量逐渐下降,进口的品种也从普通干红转向解百纳、梅鹿辄、雷司令等高档原酒,以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开发高档酒的市场。然而今年低价原酒进口再次呈现猛增态势,暴露出在葡萄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原料供应仍是行业的薄弱环节,葡萄种植基地的规模以及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葡萄原料供应不足容易导致以下负面影响:一是企业间为争夺国内原料引发激烈竞争,甚至不惜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抢购,严重破坏了行业秩序。二是对进口葡萄原酒的依赖性增大,一方面给国外销售商提供了低价倾销的机会,另一方面,进口原酒品质良莠不齐,大量进口将影响国内葡萄酒整体质量。
        葡萄酒行业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稳定的葡萄原料供应是提高葡萄酒质量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保证。
        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葡萄酒企业自有种植基地建设,鼓励企业投资跨地域种植基地,以分散风险。
       二、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规范原料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保障行业协调、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