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德国卫生部证实一例来自西非塞拉利昂的输入性拉沙热病例。德国卫生部门已隔离治疗该病例,并采取卫生措施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为防止拉沙热传入,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出关于防止西非塞拉利昂拉沙热传入我国的警示通报。
拉沙热是发生在西非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病毒性疾病。潜伏期为6至21天;80%左右的感染者无症状,发病者通常为渐进性,开始时出现发烧、全身虚弱和不适。几天后可能出现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咳嗽以及腹痛。严重者可发展到出现脸部肿胀,胸腔积水,口、鼻、阴道或胃肠道出血,以及低血压;人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多乳鼠”可引起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拉沙热患者的血液、尿、粪便或其他身体分泌物感染。有研究表明在整个西非每年发生30万至 50万拉沙热病例和5000人死亡。总病死率为1%,在住院患者中最高达15% 。致命病例发病14天内通常发生死亡。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前往西非塞拉利昂等国家的人员,可向就近的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了解有关疫情信息,咨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知识,避免接触当地的鼠类和拉沙热患者,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