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宁波的传统出口食品,2005年宁波茶叶出口达33,475吨,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11.68%。近年来,宁波检验检疫局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加强企业生产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企业效益。2006年上半年,宁波出口茶叶同比提高了22.5%,创下了近十年来的价格新高。
一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生产管理模式,保证原料质量。目前已完成对宁波地区涉及输欧盟、日本的6家出口茶叶企业20个基地的备案工作,备案基地面积达8760亩。这一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对出口茶叶生产原料源头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对原料质量的直接控制。并鼓励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低农残茶、有机茶,重新夺回欧盟市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茶叶出口欧盟共计375.7吨、货值98.9万美元,比去年分别同比增长192%和350%。
二是加强科研,开展农残调查。宁波检验检疫局食检处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承接并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立项课题《宁波出口茶叶原料基地农残的调查与监控》的研究工作,通过走访询问、问卷调查和抽样检测等形式对宁波市重点产茶区的茶叶种植基地农残情况做了深入调查,全面摸清了宁波市茶叶种植基地农残现状,从而为全面控制茶叶农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开展本底调查,实施农药残留监控计划。结合国家质检总局近年来部署实施的植物源性食品农药残留物质监控计划,了解掌握宁波地区茶园土壤、茶叶农残的基本状况;每年分春夏秋三季抽样检测农残并根据农残检测结果为茶园生产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及时调整重点检测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有效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
四是进一步探索出口检验检疫新模式。强化源头管理,开展基地备案;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经验式生产管理,建立先进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体系,目前宁波所有的出口茶叶企业均已建立HACCP体系;运用电子监管系统对出口茶叶生产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目标。
五是广泛进行宣传,加强培训教育。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法律法规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等培训;不定期到基地走访了解茶叶生产管理情况,及时与企业及茶农沟通交流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向出口茶叶企业及广大茶农发放与出口茶叶相关的茶树植保、安全卫生生产、国外农残限量标准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