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宁波港“深水深用”优势进一步凸显。宁波港口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港域内具有“波平港深流顺风浪小”的特点,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建码头一般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等极为有利。25万至30万吨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其综合条件在世界上不亚于荷兰鹿特丹港。然而,由于宁波在全国交通路网布局中长期处于端点的不利地位,宁波港存在着严重的“肚子大,食管细”的障碍。随着大桥的建成,这一障碍将被突破,宁波港口腹地将从原来的浙东向苏、皖乃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扩张。宁波港的腹地将大范围拓展,其优势将得到更大的发挥。预计到201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
――促进长三角组合港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跨海大桥将把上海港、宁波港、太仓港、舟山港密切联系起来,为长三角地区港口群提供便捷的陆路通道。一方面,将使各港口之间原有的腹地优劣势得以消失,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由于各港口之间的陆上交通更加发达、方便,功能上又存在着互补。之前国家对上海港、宁波港、太仓港已经进行了“中心两翼”、“组合港”的关系定位,因此,大桥的建成必将促进上海港、宁波港、太仓港、舟山港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注入新活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洋山港与长江沿岸港口和宁波港三者组成。上海港2005年的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9万标准箱,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位。而宁波港则拥有各类码头500多座,万吨级以上泊位43座,港口企业200多家,港口货物吞吐能力1.9亿吨。去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688亿吨,居大陆主要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20.8万标准箱,居大陆主要港口第四位,全球前十五强。集装箱航线已达147条,其中远洋干线69条,已基本构成以欧洲线、北美线、中东线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线等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并建立起以东南亚、日本、韩国等近洋支线为支撑、国内支线为补充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跨海大桥的建设,将会从外部加速港口群实施业务变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给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倍增效应。同时,江苏、安徽、山东将会延伸成为宁波港的潜在腹地,浙江、福建、江西受上海港的吸引将大大增强经济实力。上海大小洋山港的建造,浙江整合宁波港与舟山港等浙江省内沿海港口资源,无疑会加速上海与浙东地区的港口一体化的进程。整合后的宁波港与舟山港,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的芦潮港相通,而芦潮港通过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港相连。舟山港―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芦潮港―东海大桥―大小洋山港(国际航运中心)将组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