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高铜价博弈再生金属资源行业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金属材料的需求增长迅猛,位于宁波镇海的金属资源再生园区的入境金属废物原料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今年5月以来,入园的集装箱废物量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今年3月入园废物原料的集装箱数量是1972标箱,4月为2163标箱,5月则下降到1644标箱。而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市场的期铜价格反而是处于历史的高位,且呈现加速上涨的趋势。在5月11日,LME期铜的价格轻松创下了历史新高,收于8600美元/吨,一年前的同一天,当时价格不过3000美元/吨出头,而且此前LME期铜的历史上超过3000美元/吨的行情不过五次。进入6月份后期铜价格虽有所下调,但仍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期铜价格的疯狂上涨带动废铜价格的水涨船高,废铜和期铜之间的差价不断缩小。但根据上面的统计分析显示,高价格,特别是价格在高位的震荡,带来的却是进口量的下降。尤其表现在今年4、5月间铜价的加速上涨期,入境废物集装箱数量出现了明显地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集装箱多来自欧美国家,从订货到进港,加上检验、通关的时间,一般周期在45至60天左右,再加之拆卸、出售的时间,周期跨度较长。面对铜价的高位振荡,废物回收利用企业面临较大的周期风险,自觉减少了订单的数量。相比之下,散装废物原料入境的数量则有了明显的上升。3月份园区的入境散装废物原料的重量为5.4万吨,4月为5.9万吨,5月则高达7万吨。散装废物多来自于日本,到达中国一般只需要3-5天,较短的周转周期反而促进了散装废物的大量进口。

面对目前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的日趋加速变化,金属废物原料产品除了通常提到的特殊性,高风险性的含义外,又多了一层期货商品的特质。国内企业更应该加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对于市场期货价格的敏感度。以往传统的再生资源企业,往往从事简单的手工拆卸,很大一块利润来自于中国便宜的人工费用。像这样单纯的“拆解”恐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发展要求。

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也引发国内部分企业为抢夺货源而采用“价格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片面追求货源也会使国外供货商的良莠不齐,可能导致不符合我国环控标准的有毒有害废物向国内转移。而且今年以来,入境废物原料的数量短缺、品名不符等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企业应更加注重国外供货商的信用资质,及时请求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和指导。各地区的进口废物原料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建设和完善,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环控标准禁止入境的废物名录中有相当部分废物的铜、铝等有色金属含量较高。高利润的诱惑,使得部分企业铤而走险,企图鱼目混珠,蒙混过关。在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企业,切不可贪图不正当的利益,为牟取暴利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否则只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