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城市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履行协调服务职能
柳州口岸是根据国务院(1988)100号函“关于开放柳州港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一类内河水运口岸,担负着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的通关业务。
柳州水运口岸由于柳江航道存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特殊性,口岸部门每年都要分别在市区的鹧鸪江码头和离市区下游100多公里以外的来宾市武宣县双狮码头进行口岸监管查验工作,口岸办的综合协调服务任务十分繁重。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进出口货物逐年大幅增加。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口岸办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履行口岸协调服务职能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3年以来,柳州口岸进出口货值和海关税收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货运量也逐年增加。2005年进出口货物总值17803.3609万美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9倍;海关税收16772.874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075倍,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进出口货物运量12.6599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16.12%。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为创建和谐口岸提供良好条件
柳州口岸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口岸经济优势难以显现。为此,口岸办从服务地方经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请示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口岸工作始终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重视和关心口岸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口岸。口岸办2004年机构改革后,市口岸办尽管在市商务局挂牌,但仍按正处级设置,由商务局长担任口岸办主任,另配备二名副主任;2005年,市政府为了加强口岸工作,在清理撤消各类领导小组的情况下,仍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为副组长以及有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公安局、国土局等16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柳州市口岸工作协调小组;从2003年起,市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口岸工作内容。二是关注口岸。市委书记、市长,不管工作再忙,每年都要走访看望口岸联检部门的干部、职工,与口岸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工作座谈,听取意见。市委市政府分管口岸工作的领导,对口岸工作更是关心,口岸重要活动、口岸运动会、口岸工作表彰会、口岸部门区级以上领导来柳、年度重大节日等,分管领导宁可舍弃其它部门的应酬,都尽量抽出时间参加口岸的活动。梁兵付市长为了让口岸工作激励机制早日付诸实施,先后多次在口岸办同一问题的请示上批示,市委彭付书记在2006年春节刚过,就安排专门时间乘船考察了口岸码头,并与联检部门的领导进行了工作座谈。三是关心口岸。口岸办是市政府对口岸行使协调服务的综合管理机构,但口岸管理法规不全,口岸建设缺少资金、口岸规划缺乏手段,口岸协调没有权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口岸工作的同志,影响口岸办综合协调的效果。为此,口岸办一方面积极想办法克服口岸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口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仅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为口岸部门解决了土地征用欠费242万元,执勤补助经费150万元,建房经费补贴和规费减免150万元,土地使用经费200万元,奖励经费147万元,口岸专项经费140万元,购车经费50万元,规划培训和其它经费69万元。三年时间,市委市政府通过不同方式,为口岸部门提供经费支持共计1148万元,惠及柳州口岸的所有部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为柳州口岸的和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围绕增强综合协调效果,积极推进口岸工作规范化
口岸办在口岸经济培育和口岸发展中既是一个焦点,同时也是一条纽带,只有把“有位就要有为”的工作态度与“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口岸工作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赢得人们的尊重。为此,口岸办按照“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动态化协调”的工作思路,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口岸部门联席会议规范化。2005年初,口岸办根据分管副市长关于口岸工作联席会议要制度化规范化的指示,结合口岸工作特点,从增强会议效果出发,着力就召开口岸联席会议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程序、方法,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较好的做到了五个坚持:①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由口岸部门主管或分管领导参加的口岸工作联席会议;②坚持每月撰写一份联席会议纪要,便于市领导和口岸部门领导掌握情况;③坚持每月一次座谈式的聚餐会,通过相互沟通,增强了口岸部门的凝聚力;④坚持口岸部门每月报送一份本单位贯彻联席会议的书面材料;⑤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口岸重要工作和重要情况的分析处理。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定期召开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对于应对口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解决口岸大通关中的各种难题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坚持口岸服务工作的人性化。柳州口岸与其它口岸的最大区别,就是口岸监管范围广,长达100多公里,覆盖水路、公路、铁路货物的监管。因此,口岸办为联检部门和有关企业协调服务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困难更多。面对上述情况,口岸办坚持以人为本,顾全大局,积极为联检部门和企业排忧解难,完善码头监管场所的制度和规定,坚持每天或每周按时派出专车接送口岸执法查验人员,专人轮换负责码头的生活保障和行政管理,申请经费改善监管场所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条件,先后投入经费为联检部门安装了供电保障专线,给码头安装了卫星闭路电视和宽带网络,协调联检部门为进出口企业解决了通关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较好做到了“三个满意”:既联检部门人员满意、进出口企业满意、政府满意,对推进口岸经济发展,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升口岸良好形象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推进口岸协调工作的动态化。柳州口岸每年都要面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交替,面临监管区域的转换和查验人员的轮换,这种交替转换和轮换使得口岸协调的任务更具复杂、繁重和偶发性。要求口岸办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变电话协调与现场协调,变一般协调为创新协调。2005年以来,口岸办在处理鹧鸪江码头塔吊坍塌事故、解决武宣双狮码头进出港道路人为堵塞,红花水电站船闸通航秩序混乱等重大问题时,都是积极主动地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口岸办始终主导协调查验部门、运输企业、业主单位齐心协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度难关,较好地发挥了综合协调管理的作用,这些也为今后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围绕增强口岸部门的凝聚力,建立口岸工作激励机制
柳州口岸虽然没有区位优势,但是,柳州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外贸和大流通,而大外贸和大流通对口岸有着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优势。为此,口岸办一方面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柳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口岸工作方式,努力营造口岸工作的良好氛围,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05年初,口岸办从增强口岸部门的凝聚力出发,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向市政府提出了建立柳州口岸工作激励机制的请示。市政府对这一工作思路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抓好调研论证、制定实施细则、适时出台施行的工作要求。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口岸办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工作,于2005年7月前完成了《柳州口岸工作奖惩实施细则》的论证、起草和制定工作。《实施细则》不仅规定了激励机制的实施原则,经费保障办法,奖励范围和内容,实施方法和要求,而且将检查、考核、评比、奖励同单位建设、履行职责、文明服务、工作绩效等挂起钩来。2005年12月市政府兑现下拨年度口岸工作奖励经费100万元,2006年1月20日市口岸协调工作小组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柳州口岸工作表彰大会,市领导为口岸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金、奖杯和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口岸系统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激励机制在口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