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深圳空港管理有了新的“大管家”
      
    深圳空港管理体制有了新突破。昨天,深圳市空港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改革我市空港管理体制、推进航空运输产业加快发展上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在具体落实好国家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探索机场属地化管理新模式的道路上进行的大胆尝试,是特区经济建设史上的又一次体制创新,将对全国机场的管理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昨天,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市空港办主任刘志娇。

    深圳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应有新突破

    话题从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深圳国际机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谈起。

    刘志娇表示,近年来,我市航空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机场客货吞吐量持续增长。去年深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157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6.6万吨,飞机起降15.1万架次;今年前4个月,深圳机场的主要经营指标继续高速增长,1~4月,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又同比分别增长了22.2%、23.7%和16.6%。深圳机场已连续9年名列全国第四大航空港,预计今年货邮吞吐量将进入全球机场前30位。与此同时,深圳国际航空业务也发展迅速。目前,深圳机场已经开通了10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和14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已初步发展成区域性航空客运枢纽和国际货运门户空港。

    但是,深圳航空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是机场现有跑道设施饱和、空域资源紧张、周边机场竞争激烈、各驻场单位协调困难等。

    目前,深圳航空运输事业进入了第二次建设和发展的高峰期,机场二跑道建设项目已启动,基地航空公司和加飞深圳的中外航空公司逐渐增多,机队规模快速扩大,机场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实现战略转型。深圳机场原有的管理体制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航班业务的快速增长,旧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业务协调越加困难,难以适应深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深圳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深圳有能力也应该在机场管理体制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刘志娇说,深圳机场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机场,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为全国机场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全国绝大部分机场都实行属地化管理和公司化经营的大背景下,深入总结深圳机场的属地化管理经验,通过体制创新和行政立法,规范机场公司的经营行为,彻底实现政企职能分开、行政管理主体和业务经营主体分开,不仅对于深圳航空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全国机场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都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场特许经营改革探索新模式

    刘志娇表示,通过制定和实施这样一个《办法》,强化了机场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平台作用,保证机场公司这样一个自然垄断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实现平衡;同时,强化了政府在空港发展中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职能,有利于提高机场与口岸部门、各驻场航空公司协调能力,提高运作效率。

    《办法》彻底实现了政企职能分开、行政管理主体和业务经营主体分开,有利于解决机场公司与各航空公司之间的矛盾,促进市场公平。

    机场公司和航空公司在地面服务上有许多业务交叉之处,在涉及机场地面服务的特许经营项目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目前,国家民航总局已经授权深圳等4家机场开展机场特许经营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这个《办法》,深圳可以逐步放松对机场地面服务项目的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引入更多的中外航空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加盟深圳空运市场,最终在机场地面服务的特许经营改革上探索出新的模式。

  行政立法为空港快速发展保驾

    刘志娇向记者表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深圳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多次提出要从体制创新高度、用行政立法的办法来彻底解决深圳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责成市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机场管理立法工作。经过市法制办、交通局等市政府职能部门和机场(集团)公司的积极努力,终于形成了《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管理办法》,并由市政府四届二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刘志娇说,尽管这个《办法》还不是十分完善,但可先以行政规章的名义颁布。等实施一段时间,逐步完善以后,再形成《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管理条例》,提交市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这项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对深圳机场实行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保障其高效运行,促进深圳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深圳空港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

    机场管理机构不再承担政府行政职能

    刘志娇表示,对于民用机场管理体制,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模式。在《办法》起草过程中,我们借鉴了美国、香港、上海等地的做法,并结合我市实际,吸收了我市在港口管理体制设计上的成功经验,决定通过成立市空港委、空港办来对机场管理机构(深圳机场(集团)公司)依法管理和统筹协调的机场管理新模式。

    在《办法》中,明确空港委主任由市长担任,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宝安区政府、口岸管理部门、航管部门、机场管理机

    构和各基地航空公司的主要领导作为空港委的组成委员。值得一提的是,机场管理机构(即深圳机场(集团)公司)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主要负责机场的安全保障、生产运营、环境保护和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为航空运输企业、各驻场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公平、公正和优质的服务。

    “这种机场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立空港委和空港办,强化了政府对机场事务的管理、协调和监督职能。”刘志娇表示,这是构建深圳大交通格局,陆海空铁邮大联动,促进深圳国际空港大发展的重大举措。

    首任空港办主任刘志娇表示:

    深圳空港

    迈上依法治港新台阶

    “深圳市空港委员会办公室的成立,是我市航空事业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市航空事业发展迈上依法治港的新台阶。”刘志娇说,立足新起点,作为首届空港办主任,我感到任重道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航空事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机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他表示,我们将以空港办的成立为契机,以构建中国南方门户机场为目标,按照“以推进我市航空事业发展为导向,以构建深圳空港服务平台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坚持“安全、有序、和谐、高效”的管理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转真变,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为深圳航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