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边检总站多举措营造良好港口通关环境
自2000年到2005年,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399万标箱一路飙升至1619万标箱,在全球港口排名中从第11位跃居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32.2% 。为适应深圳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深圳边检总站推出三项举措,为中外籍出入境船舶提供良好的港口通关环境。一是深化查验方式改革,进一步提高港口通关效率。从2004年2月起,盐田、蛇口边检站对所有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全面实行“预检”,即国际航行船舶在抵达港口24小时前,由船舶代理公司向边检站预报,边检站进行预检,待船舶到港后再正式办理出入境边防检查手续,船舶到港后即可作业。实行“预检”后,每艘船舶靠港时间缩短1―2小时,每年直接为船公司节省船舶靠泊费用2亿多元。在此基础上,从今年开始,盐田、蛇口边检站启用 “船舶网上报检系统”,将“窗口报检”改为“网上报检”,即由船舶代理公司按“预检”要求通过互联网提前将船舶和船员资料传送给边检站,进一步为船公司和船舶代理公司办理船舶出入境边防检查手续提供便利。二是强化港口监管措施,确保港区安全。从港口监管工作的实际出发,精简分流机关民警,充实港口执勤警力,增配港区执勤警车,加大监护巡查力度,适时开展“清无”行动;加强对港区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测研判和实战演练;与船公司、码头公司、代理公司、登轮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完善“边检主管、码头协管、船方自管”的警民联防机制,确保港区安全。三是深化便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在盐田、蛇口港区分别设立“出入境船舶报检中心”,船舶、船员出入境手续和登轮、登陆等各种证件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船公司、码头公司、船舶代理公司往返办理相关手续时间;集中技术力量,研发车载式“移动口岸”系统,为各类停靠临时开放港口和二类口岸的外轮提供“上门服务”;公开出入境边防检查及相关证件办理程序和工作要求,公布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总站和边检站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定期不定期地与船公司、码头公司、代理公司和登轮单位进行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