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营造出“大环境”与“小气候”
到2010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要达到600―800亿美元,这是中俄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而目前不到300亿美元,潜力巨大。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让中俄关系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这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需要能源、原材料的强力支撑,而资源富集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国东方三省均为经济发展滞后地区,需要中国资金的注入。正是这种“互补”的需求,让三方共同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呼伦贝尔,是中国唯一一块与俄蒙共同毗邻的地区。17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7大口岸通商。满洲里口岸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已经成为国家进口原油、木材、化工产品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国内轻工、机电、农产品的重要输出地。面向蒙古国的阿日哈沙特口岸出口的中国日用品、蔬菜占据了蒙古国东方三省70%的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呼伦贝尔市的多个旗市与俄毗邻地区的市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地区间领导人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定期联络制度,这为“大三角”的成形营造了和谐的“小气候”。
作为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资源阵地的代表――鲁能集团,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与“小气候”中成形的。鲁能集团赤塔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呼伦贝尔市与赤塔州地域相邻,长期进行经贸往来,地区之间有着较多的了解。鲁能集团通过呼伦贝尔市多方面渠道,深入了解了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为别列佐夫铁矿成功运作提供了基础。
诚意:搭建起合作金桥
2005年,第一届双边项目对接会在呼伦贝尔召开时,俄方参与的主要是赤塔州,项目也仅限于矿产资源。而今年的第二届项目对接会,不仅俄方参与地区增加到了3个,项目也由单一的矿产资源增加到了房地产开发、农业及其它项目。
这种跨越式的变化源于双方合作的诚意和彼此的信任。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梁铁城告诉记者,在与俄方的多次接触中,俄罗斯方面谈到的不仅仅是能源、资源,同时也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搞房地产、农业及其它方面的合作。“传统的合作项目继续稳定发展,新的领域又被不断地开拓出来,这使双方合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梁铁城这样说。
4月10日,第二届中俄毗邻地区矿产资源、房地产开发、农业项目洽谈会拉开帷幕。俄方带来的193个项目令所有参会人员眼前一亮,而这些项目中,资源项目141个,基本上是在今、明两年拟公开拍卖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25个,大部分为列入俄联邦财政预算计划的项目,农业及其它项目27个,条件也比较成熟。呼伦贝尔市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是通过信息发布,邀请到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九个省、市、区的各行业的知名企业前来参会。双方的诚意可见一斑。
赤塔州政府代表团团长别杜霍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坦诚相见: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最好的方式是合资。目前在赤塔的几家中方合资企业发展得非常好。阿金斯克库里亚特自治州副州长噶尔萨诺夫说:生产和加工农产品,勘探、开采、加工矿产资源等项目是最有前景的合作方向,阿金斯克州已经建立起了所有的基础条件,以顺利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和边境贸易。他说:我代表自治州内国家机关邀请中国各省的企业家和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与我们开展互利合作。
此次项目对接会,双方达成7个项目的协议,尚有18个项目正在洽谈中。“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对接会,了解了俄罗斯方面的需求及一些重点投资领域的政策,为我们今后进入俄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了解。”一位中方企业代表这样说。
与俄方的沟通刚刚落幕,呼伦贝尔市与蒙古国肯特省又达成了这样的协议:“中方愿意为肯特省在国内大型招商会上向相关大财团、大企业推介其矿产项目。蒙方表示在法律范围及保护环境原则下,为合作开发矿产资源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条件”。其实,呼伦贝尔市与蒙古国的合作早已开始,两年之前,鑫金矿业公司就买断了蒙古国乌兰矿的采矿权,现已进行施工。而随着去年11月额布都格口岸大桥的开通,与蒙方的货物往来也更加便利,同时,也为大庆石油公司在蒙古国的开采铺出了一条新通道。
搭台:抢占三国毗邻地区经济合作制高点
呼伦贝尔市一直在为三国毗邻地区经济合作搭建着平台。
从夏季的“三国交界地区旅游节”、“巴尔虎文化节”、冬季的“国际冰雪节”、“三国交界地区选美大赛”等文体活动到“中俄科技合作论坛”、“中俄项目对接会”等富有经济内涵的聚会,呼伦贝尔市一直扮演着召集人的角色。文体活动拉近了三国毗邻地区的距离。而经贸集会则让三国的经济界有了沟通、了解和合作。当龙头,更重要的是靠实力。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让作为邻居的俄蒙毗邻地区深感震撼。而沿边开放的十几年,更让呼伦贝尔拥有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呼伦贝尔已经形成了20000吨/年、300万人次/年的通关能力,全市已有了430多家具有各类涉外经营资格的企业,全市年进出口额在13亿美元以上。依据规划,“十一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将达到5500万吨/年、850万人次/年的通关能力。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市也在不断加强进口产品落地加工和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以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目前,以联发木业、欧亚木业为代表的满洲里进口木材落地加工园区已形成框架,一些企业在俄方购买了森林采伐权,形成了采、运、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态势。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初具规模,服装、机电、汽车出口园区正在建设中。天成建安公司、大雁鹤声薯业、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等一些企业也都已走出国门,到俄罗斯谋求更大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这片资源富地越来越引人关注,而这一地区的发展又有赖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这已经是一种双方发自心底的渴求。资源共享,财富共赢,一个含金量颇高的“大三角”正在形成!